第四百三十七章 搞個大新聞(第2/3頁)

鉛彈倒不是多心疼,打變形了就撿回來回爐重制,消耗還不是很大,但是用目前最先進的蘇鋼法制作鋼鐵,依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蘇鋼法本質上還是灌鋼法的延續和改進,雖然比起當初的灌鋼法要高效許多,但是為了滿足軍隊的需要,鐵匠們的產量也是緊趕慢趕才能趕上要求。

總而言之,蕭如薰的軍工基地現在維持在超負荷運轉的狀態,每個工匠和幹雜活的士兵都很累,要不是看在高俸祿的面子上,工匠們還真不樂意,他們不止一次的讓蕭如薰多征召一點人手來,蕭如薰也在沿海等地多方招募鐵匠,但是鐵匠招募的太多容易被朝廷的耳目察覺,蕭如薰不願意冒這樣的險。

他只能自己出錢培養鐵匠了。

這還不是打仗的時候,只是蕭如薰平時對士兵的訓練要求高,每天都要開槍射擊保持速度,還要多方填補槍械的庫存以備不時之需,反正這三年,自己養一支軍隊自己治理一方水土,蕭如薰才真正的知道什麽叫做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才真正的知道什麽叫做打仗打的就是錢。

他這才明白為什麽抗戰的時候中國兵人均彈藥才幾發,他這才明白北洋水師和日本人幹仗的時候為什麽有很多空包彈劣質彈甚至是裝填沙子的廢彈,現代戰爭打得都是錢,老佛爺把銀子都拿去修園子了,哪兒來的銀子做炮彈呐?

每天看著軍隊啪啪啪啪的練習隊列射擊,蕭如薰視察他們的時候表面上是一臉嚴肅非常正經,心裏面卻在不斷的流血,這些都是錢啊,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這三萬五千軍隊是他用幾百萬兩銀子喂出來的精銳之師啊,他們要是不能以一當十,那真是對不起這幾百萬的銀子啊!

想想老朱驕傲的宣稱他養兵百萬不用百姓一粒米糧,結果一百多年過去了,他的百萬兵被東南破產農民和日本浪人打成了篩子,幾十個日本浪人都能打到南京城底下,這就是他誇下海口的下場,而蕭如薰和他一對比,簡直是個苦哈哈。

財政收入看起來多,但是一算下來,這一窮二白的蠻荒之地緬甸能走到今天這地步,還真沒幾兩銀子能給他拿去做私用。

要修建城池吧?要修建房屋村莊吧?要修路吧?要修水利吧?要拓寬河道吧?要購買農具種子吧?要買耕牛吧?要招募工匠吧?工匠要不要銀子來養?那些征召來幹苦力的礦工也要付銀子給那些部落酋長吧?

剩下的大頭就是養兵,陸軍需要冷兵器和火槍火炮,這些都是銀子,水師需要建造船只保養船只,官方商隊也要建造更大更重更能適應遠航需要的商船,軍隊的口糧需要保證吧?他手底下的官員需要俸祿吧?從城市到村莊的行政系統的維持需要投入吧?免費掃盲教育需要投資吧?

這樣算起來,二百萬兩銀子的財政收入能有幾兩銀子落到他的嘴裏?

他都恨不得一兩銀子掰成十份來用,這些年他吃肉都不敢大口吃,每頓飯一小碗綠葉菜一小碗肉一小碗湯和一大碗米飯,或者蒸一兩個土豆吃醬菜,要不然啃幾根玉米,苦巴巴的簡直不像個侯爺。

好吃的東西都留給老婆孩子和老爹,給他們好吃好喝的供應著,給袁黃他們供應足夠的冰塊和豐盛的工作餐,他自己就將就著對付著,除了晚飯一家人在一起吃,早飯午飯都不敢在人家面前吃,生怕讓手底下官員知道自己的窘迫,好東西都留著招待客人裝逼用,自己私下裏連一碗冰鎮綠豆湯都不舍得喝。

當家才知柴米油鹽貴啊!

軍工廠那邊要銀子都是十萬兩起步,由不得他大手大腳的花銀子,這才啟用陳龍正當審計署的署長,想著開源節流,老子擅長開源你們也不能擅長不節流。

於是揪出來三條情況輕微的小鹹魚,本來是可以一筆帶過的,但是沒想到矯枉過正,陳龍正愣是給辦成了驚天大案,小鹹魚給包裝成了大鯊魚,一頓刀子砍下去血流成河,震驚整個緬甸官場。

這還不算,這家夥連人家市長的老婆出去買一盒一兩銀子都不到的胭脂水粉塗來增加夫妻情趣,他都要揪住人家老公問東問西,問這銀子哪兒來的,正不正規,是不是貪墨所得,還是你準備貪墨了?

他以為胭脂水粉都是黃金做的。

於是幹了三個月,蕭如薰就頂不住底下官員的哭鬧,讓陳龍正再操起老本行幹外交去了,但是這一鬧,還真的是肅清了整個緬甸官場,本來就如同白蓮花一般純潔的緬甸官場現在更是白的發亮,堪稱一塵不染,無形間幫蕭如薰省了好大一筆開銷。

人頭上的開銷能省一點是一點兒,攀科技樹點科技點真的不是一般人玩的轉的,沒有政府作後盾,你一個人想搞,你自己可以辦到,但是要推廣全國形成生產力,那就是癡人說夢了,任何一項發明從發明出來到全國推廣形成生產力,沒有政府在後面推波助瀾,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