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還政(第2/3頁)

成化帝正德帝嘉靖帝多為史書所妖魔化,弘治帝隆慶帝多為史書所美化,然而細觀史書中一些有趣的細節,便會知道,英宗之後被妖魔化為昏庸之君的明帝基本上都是有頭腦不被群臣所蒙蔽的皇帝,基本上都能用宦官和錦衣衛對抗文官,而聖德之君仁義之君,則是耳根子軟,啥都不做的吉祥皇帝。

土木堡之變以後的明文臣,道德水平之低下,雙重標準之荒唐,均創下歷史最高峰。

而洞悉了這一切的朱翊鈞卻無能為力,眼睜睜看著大權旁落,一點辦法都沒有,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要和群臣攤牌翻臉,結果被自己的母親給套路了,大好良機就此毀於一旦……

只是靜下心來細細想想,朱翊鈞也知道自己太沖動了,若是按照之前的做法,恐怕蕭如薰再怎麽忠心耿耿能征善戰,也是逃不了一個晁錯的下場,他一個人怎麽能和整個文官士紳聯盟對抗呢?這些人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裏,更何況是蕭如薰一個武將,估計用不了多久,自己就要被逼著“誅晁錯”了,而屬於自己的周亞夫又在哪裏呢?

現在想想,朱翊鈞覺得自己的處境和當初漢景帝的處境何其相似,都是政令不出首都,地方豪強林立各自為政,中央軍孱弱,而地方勢力強橫,只不過自己沒有藩王之害,卻有中央文官和地方士紳的聯合對抗,缺少同盟的自己,甚至連一個晁錯一個周亞夫和一個細柳營都湊不出來,還怎麽“削藩”?

漢景帝面臨的情況比自己要輕松不少,至少那個時候漢才立國幾十年,而自己面對的是兩百年的弊政,談何容易呢?殺掉大臣簡單,收拾爛攤子就難了,政務誰來處理?政令誰來下達?太祖太宗那麽強悍的皇帝,不還是要設立內閣來幫著處理政務嗎?一個人是無法治理天下的,一定要分享權力出去的,而自己沒有同盟,怎麽政變?

輕佻了,草率了,簡單了,幸好被阻止了,否則,不僅保不住蕭如薰這個最有希望成為周亞夫的帥才,連自己的帝位都不一定能保住,但是現在至少蕭如薰還在,自己的皇帝位也在手裏,自己才三十歲,正值壯年,正是精力最充沛的時候,還有機會,真的還有機會。

李太後看著皇帝乖巧的樣子,心裏哪裏不知道皇帝在想些什麽說些什麽,但是此時此刻,她是真的不能允許皇帝拿自己的性命和朱家天下來開玩笑,更直接一點,她還想安度晚年,過幾年舒服日子,不想到老了還要面對兵戈之災。

所以她親自出手把一切給阻止了。

不過看起來,皇帝沒有死心,只是更加小心翼翼了,這不是壞事,畢竟這天下還是朱家的,任由底下人為非作歹,她也很不滿意,但是馴獸師張居正已經死了,暗中下黑手的馮保也死了,她有心無力,什麽也做不到,如果她的兒子能做到,她自然支持,但是這一切要確保在政治鬥爭的範疇之內,不能牽扯到兵務。

所以,她做主把蕭如薰留在緬甸,不讓她回來。

只是李太後到底還是高看了她的兒子,張居正能成功,還有一批幫手和戚繼光李成梁這樣的大將手握兵權,他們鼎力支持,而朱翊鈞有什麽?除了皇帝位之外還有什麽?政治改革需要幫手,需要支持者,更直接一點——需要槍杆子!對方不服的時候,幹他!

朱翊鈞什麽都沒有,怎麽政變?

“皇帝知道自己錯了就好,為君之道就在你心中,就在你的書本裏,就在你日常所為之中,只要你自己能看透,能悟透,那麽,為君之道你自然能明白,過去的一切就讓它過去吧,哀家老了,經不起折騰了,最希望的就是平平穩穩的度過余生,前半輩子太操勞,太緊張,現在,只想安穩的過日子。”

李太後把自己最低限度的需求提了出來,潛台詞就是——你讓我安穩過日子,我就不折騰你,你想怎麽做怎麽做,你要真有把握你就去做,但是你沒把握還要搞事情,那就是不讓我安穩過日子,我雖然老了,但是收拾你這個小赤佬還是沒問題的!

記住!永遠別和你老娘對著幹!你老娘我吃過的鹽比你走的路都多!

朱翊鈞不傻,當然也聽的出來自己老娘的意思,他知道自己該怎麽做。

“兒臣謹遵母後教誨,今後做事,一定小心謹慎,三思而後行。”

做出了這樣的政治承諾之後,李太後松了口氣,換上了柔和一點的語氣。

“哀家累了,這些日子幫皇帝處理了一些事情,現在都交給內閣去打理了,王錫爵辦完最後幾件事情之後就會告老還鄉,皇帝注意著點兒,王錫爵還是能守住自己的嘴的,但也要防患於未然。”

朱翊鈞心中一凜,點頭稱是。

“兒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