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皇帝的這個鍋背得冤呐!(第2/3頁)

石星立刻反駁道:“我說楊尚書,你可千萬別把問題都算在我兵部的頭上,征西北征朝鮮征倭國,到現在征洞武,都是打仗,都要銀子,你去看看我兵部的支出哪一項不是清清白白的?”

工部尚書衷貞吉也立刻反駁:“楊尚書,你也別說我工部,歷年來多少事情都是緊著兵部禮部先用銀子,我工部的銀子從來就沒有夠用過!現在好不容易來了一筆銀子你還不讓我用,那黃河大堤要是絕口了,那麽多人命是你來負責還是我來負責?黃河大堤你總不能不讓我去修吧?”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總而言之,就是楊俊民自己無理。

楊俊民現在是個苦哈哈,作為晉黨勢力的領頭人,是皇帝勢力之下第一波被群臣敵視的勢力,之前皇帝頂在前頭,他楊俊民還能渾水摸魚,可現在皇帝萎了,他就成出頭鳥了,戰鬥力旺盛的大明言官總要有個發泄的窗口,不是懟皇帝就是懟當權者,或者是任何想要危害他們的利益的人。

看著楊俊民一臉苦哈哈的樣子,趙志臯看不過去了,開口道:“這個事情你們也不能說全都是戶部的錯,當初那麽大一筆銀子把大家夥兒的眼睛都給蒙住了,就以為天下太平了,就開始亂用銀子,眼下下一批銀子還有兩個月才能到帳,就國庫空空了,這能怪誰?只怪戶部怕是不妥吧?”

“那怎麽辦?關中各縣都在吵著鬧著要賑災銀賑災糧,總不能眼睜睜看著流民造反吧?”

張位立刻開炮,就是不想給楊俊民好過。

禮部尚書羅萬化眼珠子一轉,出了一個餿主意。

“記得當時蕭如薰征討倭國大勝歸來,給皇帝獻上了一筆銀子,現在皇帝的內帑應該是充裕的,而且還有那麽礦山的收入,倒不如咱們上個奏折,請皇帝陛下出內帑救濟災民吧?”

趙志臯一愣,忙開口道:“不妥不妥,幾次打仗都要內帑出錢已經是過分,如今那麽大一筆銀子得到了卻還要內帑出錢,就算陛下願意,我等也要注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這從古至今朝廷沒錢要皇帝自己掏腰包補虧空的事情還真是大明獨一份,咱們可不能這樣做啊!”

王錫爵也開口道:“老夫也覺得不妥,去年前年都讓內帑出錢,內帑已經出了不下百萬兩銀子,若一再讓內帑出錢,陛下會如何震怒,我等可難以應對啊!”

羅萬化滿不在乎的開口道:“話可不能這樣說,這天下是大明的天下,陛下是大明的皇帝,皇帝要是連自己的天下都不在意,那我等為人臣者又該如何是好?”

其余幾名尚書也連連點頭,總之不要他們想辦法弄錢就最好不過了,至於皇帝會不會生氣……他生氣又能如何?管他呢!

陪坐末席的宋應昌冷眼旁觀這尤為無恥的一幕,暗自冷笑不已。

蕭如薰的話是對的,讓他謀取了刑部尚書的位置,好留在中樞冷眼旁觀這一切,他也不攬權,也不鬧事,對誰都和和氣氣的,和大家夥兒打成一片,雖然刑部的各位各有各的頂頭上司,但是對這位和氣的老好人,誰也不討厭,所以宋應昌雖然不做什麽實事,可地位還是挺穩的。

這段時間群臣忙於戰事忙於懟皇帝和晉黨,他這裏暫時還算安穩,雖然遲早也要被牽連進去,但是至少目前還是安穩的,觀察著這京城的百態,他發現自己悟透了很多自己過去無法悟透的事情。

而蕭如薰的先見之明更讓他感到驚訝,就說天氣變冷的擔憂,蕭如薰在朝鮮對他說過很多次,他一直不怎麽在意,可是事到如今,天氣變冷給大明帶來了多大的危害,他是無法忽視了,天氣變冷能造成流民造反,這就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可笑這些朝堂精英們卻不去思考問題,而在這裏想著如何從皇帝的口袋裏掏錢。

大明朝的財政一直都很糟糕,張居正死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不僅流行跟國庫借銀子打白條不還錢,今天借一兩明天借二兩,一年就那麽幾百兩銀子沒了,還不是一個人借,那是一群人一起借,那都是人情,推都推不掉,反正也不是自己的銀子,還能得到人情,誰不願意呢?一人借兩人借,幾十萬幾百萬的銀子就這樣灰飛煙滅了,到最後來一個法不責眾,好,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是國家和老百姓不好。

朱皇帝的這個鍋背得冤呐!

奈何群臣皆以坑皇帝為榮,以為皇帝著想為恥,凡是皇帝支持的他們都反對,凡是皇帝反對的他們都支持,視朝政大局如兒戲,真可謂是“人中精英”。

宋應昌冷冷一笑,想起前日蕭如薰托人從緬甸給他帶來的信件,心中自有計較。

蕭如薰說他已經基本上搞定了緬甸的事情,不日就能奏捷報入京,他希望朝廷可以促成緬甸軍鎮的建立,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得到“永鎮緬甸”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