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煩惱的王錫爵

最近些時日,王錫爵非常煩惱。

自從十五天前奉詔返回朝廷開始,他就一直未曾寬心過,回到朝廷擔任內閣首輔本身就是大明文官最高的榮耀,然而此時此刻,這份榮耀卻並未讓王錫爵感到多麽快樂,相反,王錫爵只感到強烈的憂慮,這種強烈的憂慮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愈發強烈,幾乎攪的他整夜整夜的睡不著覺。

明明是內閣首輔,卻有著如此強烈的憂慮,怎麽看都不正常。

沒錯,此時此刻的內閣首輔,此時此刻的大明朝內外都極其不正常。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王錫爵的在國本之爭最激烈的時候退下去了,用母親生病作為掩護,之後遲遲不歸朝庭,說白了,這老家夥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官位,知道皇帝絕對不會輕易妥協,那個時候帶頭沖鋒只會使得自己罷官回鄉永不敘用,名聲倒是有了,但是權力就沒了,現實的利益動物們是不會鳥他的。

而作為一個政治動物,王錫爵早就有了寧可將自身的名譽舍棄一部分也要抓住權力的決心,這樣的決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的決然,當他眼睜睜地看著申時行、許國這些大佬們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不斷丟掉官位的現實狀況之後,他更加明白,今上萬歷皇帝是把這次的國本之爭視為當年嘉靖皇帝的大禮議,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嘉靖皇帝的手腕和智商在大明皇帝裏都能算作上上之選,所以數十年間將朝臣玩弄在手掌之中,但是後期,他的手腕已經被看透了,群臣也升級了,萬歷皇帝也看清楚了這一點,所以不像他爺爺那樣對大臣們那樣的苛責對待,但是要讓他妥協,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他沒有他爺爺的手腕和膽魄,但是他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他才三十歲,急什麽?他有的是時間,有的是精力和大臣們耗著,耗不起的不是他朱翊鈞,而是其余的那些七老八十的大臣們,當然了,大臣們也不是沒有優勢,人多勢眾前赴後繼,就是他們的優勢,內閣閣老們更是起了模範帶頭作用,一個倒下一個接著沖上去,帶領群臣屢屢進攻,幾近逼宮。

然而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政治動物之間也是千差萬別,大明頂級的文官內有政治家的存在,也有政客的存在,政治家懂得解決問題,而政客只知道制造問題從中漁利,王錫爵不是政客,但也不算是個合格的政治家,合格的政治家敢於直面風風雨雨,而王錫爵雖然有解決問題的心,卻沒有直面風雨的膽氣。

正應了那句老話——人在江湖,是越混越老,膽子呢,是越混越小,王錫爵顯然是就是代表性人物,膽子是越混越小,臨了了,看到了之前幾位閣老的下場,他決定絕對不和皇帝正面硬剛,小蝦米皇帝不好意思下手,但是他這種大魚,皇帝一刀一個絕不含糊。

但是呢,這就觸犯了一個政治正確的問題,群臣和皇帝之間有一條共同的紅線,就是國本之爭的站位,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殊死的政治鬥爭,是皇帝和群臣之間權力與威望的博弈,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當中,王錫爵這樣的大佬,是沒有蛇鼠兩端的機會的,他必須站隊,必須旗幟鮮明的站隊,否則他會遭到兩方面的聯合打擊。

所以,選擇就十分明確了,不能和皇帝正面硬剛,不能蛇鼠兩端,兩個條件結合在一起,他就只能選擇向皇帝妥協,不然的話還能怎麽辦?他必須要選擇站隊,選擇和群臣站隊在一起雖然有名聲,但是結局就是成為群臣的替罪羊,而如果選擇跟皇帝站在一起,至少可以保住職位,然後想方設法的調和皇帝和群臣之間的矛盾。

所以王錫爵很煩惱,很苦悶,他回京擔任職位以後,基本上每一天都有大量文官前來拜見他,詢問他對國事的看法,詢問他該如何應對目前的局勢,有些幹脆就鼓動他立刻上書皇帝請求立太子,這些家夥一個接一個,中心意義都是請他立刻扛起國本之爭的大旗,和皇帝爭鋒相對。

他們說,趙志臯那個老家夥屍位素餐,什麽也不做,要不是正值戰事,他們真想把趙志臯趕走,現在聽說戰事快要結束了,皇帝也沒有什麽繼續拖延時間的理由了,所以考慮到大家的鬥爭問題,他們期待著王錫爵站出來主持大局,為大家之首。

一個接一個,毫不停歇,像是連環炸彈一樣把王錫爵的腦袋炸的一團漿糊。

作為官場老油條的王錫爵也漸漸察覺出了目前朝廷局勢的問題,關鍵點所在就是朝鮮之役的結束,聽說朝鮮之役情況很好,等到朝鮮之役真的勝利結束之後,被一時壓制住的國本之爭必然會重新開啟,而且勢頭會更猛,這一次,估計就真的要分出個勝負了,到底是皇帝贏,還是群臣贏,一切都將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