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戰術的決策(第2/2頁)

親眼見識到了大火炮戰術在海上的運用,陳璘所秉持的傳統戰術的信念發生了一點動搖,水將們感受著這般火力之下的打擊,思考著這種摒棄跳幫戰的水戰戰術是否值得他們開始全面應用,思考著這樣做的得與失。

他們沒有參加過嘉靖年間第一波葡萄牙東來的浪潮,大多數也沒趕上第二波荷蘭東來的浪潮,處在一個相對平穩期,而就在這個相對平穩期,西方海軍的力量開始大大超越明朝水師的力量,最終引發了荷蘭東來的第二次海疆危機。

幾次戰役之後,明軍水師雖然取勝,卻是慘勝,明政府已經疲於應對海上來敵,不得不招安大海商鄭芝龍,鄭氏家族的政治發家史從此開始。

可以想見,這段相對平穩期,正是大明海軍迎頭趕上西方海軍的唯一機遇,蕭如薰的計劃裏面就有著利用日本黃金白銀貿易的刺激使大明水師常年保持活力,並且直接和此時正在與日本貿易的荷蘭人進行接觸,想方設法的引進一些荷蘭現在的海上技術,回到國內之後召集工匠把燧發槍和重炮技術敲定,開始對明軍進行武器的更新換代。

陸軍走燧發槍和車炮的路線,海軍走大炮巨艦的路線,而這一切都繞不開政府的決策,繞不開文官的決策,這也是蕭如薰最頭疼的一點,他是武將,沒有參政權,至今為止的一切提議都是請宋應昌和葉夢熊這些人代筆上奏,可是總不能一直如此吧?

如何把軍械方面的權力從文官手裏奪回來,這才是蕭如薰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

只有把這些東西從文官手裏奪回來,武器更新換代和軍械生產制度化產業化精良化的道路才能形成,大明才能緩緩走出衛所制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