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蕭如薰的戰策(第2/2頁)

錢世禎面色一滯,想起祖承訓之敗,雖然他們戚繼光系統的浙營士兵從來與遼東兵不和,但是遼東兵的善戰他們並不否認。

“總而言之,本督要求諸位不能小瞧日寇,當然,也沒有必要害日寇,本督入朝一月有余,已經整理各方面日寇情報,初步得出解決之法,日寇最大弱點,在於其國小力弱,資源甚少,不能支持大軍久戰,十余萬人的戰爭大明尚且需要竭盡全力,日本不傾舉國之力,斷然無法維持,饒是如此,他們也已經到了極限,你們看。”

蕭如薰指著地圖上的平壤城:“五月底,日軍第一軍團小西行長所部主力攻占平壤之後再無寸進,並無向義州進發之意圖,同時,日軍第二軍團加藤清正所部直取朝鮮鹹鏡道,卻在渡江北擊海西女真一日之後倉皇南撤,一路撤到鹹鏡道的吉州,就在這裏,從此以後再無寸進,由此可見,日本舉國之力所能維持的補給極限根本不足以再進一步。”

蕭如薰在平壤和吉州各劃了一個圈圈,開口道:“基本可以確定,平安道和鹹鏡道以南,這裏,就是日本的進軍極限,再往前進,其後勤補給必將崩潰,而且據之前的情報,平壤小西行長所部多次向朝鮮王致信請求和談,信中提出劃大同江而治,退還平壤。因此本督預估,平壤一線是日寇進軍極限,而實際控制區域,則在大同江以南,臨津江以北的部分地區,日人主動提出劃大同江而治已經充分暴露其國小地狹物產不豐之弱點,因此,只需拔掉平壤、吉州這兩顆釘子,則朝鮮平安、鹹鏡二道克服,再無困難。而此二支兵馬是日寇進軍路線最長,戰鬥次數最多,士氣最驕狂,但也是最疲勞、補給最差、最容易對付的兩支,其兵力總和約為三萬,因此本督決定,我大軍第一次行動,最低限度戰果是吃掉小西行長之平壤所部,收回平安道,而最高期待,就要同時吃掉這兩支軍隊!拿回平安和鹹鏡二道全境!”

蕭如薰說的很有氣勢,諸將為之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