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蕭如薰縱論朝戰(下)(第2/2頁)

他們在短短的時間裏把朝鮮鑿了一個對穿,創下了戰爭史上一個相當出彩的戰例,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場“閃擊戰”,為他們日後的徹底敗亡埋下了伏筆。

於是蕭如薰根據這份珍貴的情報,在這幅朝鮮全圖上畫了幾條線。

這是他前世每次戰鬥之前養成的一個習慣,按照敵軍前進的路線徐徐推斷敵軍的目標和可能使用的戰術,然後做出對應的策略,絕不貿然出兵迎敵。

第一條線和小西行長的行軍路線,一直到漢城為止,第二條線是加藤清正的行軍路線,一直到漢城為止,目前的情報只能到此為止。

接下來的情報裏,探子只給出了兩支部隊一支往西北一支往東北而去,沒有具體的消息,情報就沒有更多了,探子更無法探明這兩支軍隊的實際數目,只是推斷人數不會太多,否則無法競速趕路維持秩序。

蕭如薰很清楚,這成了明軍入朝第一敗的主要誘因之一的輕敵!第二個誘因是情報不足,以及負責擔任向導的朝鮮人內部出了岔子。

朝鮮人再蠢再無能,也不會被日軍用區區幾千人從釜山打到漢城而不去反抗,就算是路上的義軍都能吞掉這幾千日軍好嗎?怎麽可能只有幾千人?遼東軍的自大和被誤導,是明軍首敗的原因,如果換作蕭如薰率軍入朝,這一戰,他根本就不會動用騎兵,要動用也不是用遼東軍,而是努爾哈赤的騎兵!

努爾哈赤自己上書明廷請求率兵入朝助戰,這是他自己找死,結果因為朝鮮人的反對而作罷,一直讓蕭如薰相當不爽,這一次,如果有機會,蕭如薰一定會拉著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騎兵一起進入朝鮮!

天賜良機不取,必為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