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初聞朝鮮亂

對比了錦衣衛的密報、梅國楨的奏折還有葉夢熊的軍報,朱翊鈞發現三封報告裏的內容,契合度最高的就是蕭如薰是此戰當之無愧的第一功臣這一點,血戰平虜城破敵九千,還有長途奔襲使敵後院起火不得不退軍,從而使得魏學曾的以火速進兵包圍寧夏鎮立足於不敗之地。

加上後來屢次擊破哱拜以騎兵的突襲,還有最後的以火藥爆破城墻,促使叛亂被終結,如果沒有蕭如薰,就像葉夢熊自己說的,他會采用引水灌城的方式,把寧夏城淹掉,屆時不僅寧夏城毀於一旦,也將多造殺孽。

而蕭如薰的出現不僅使得一場數萬人的血戰僅僅只有一萬多民戶損失,還只有一段西城墻的損失以及三分之一城內建築的損失,加上六千明軍的戰死,這樣的數據遠遠低於預料之中的引水灌城的損失數據,可以說蕭如薰的存在幫大明節約了三分之二的征戰銀錢和重建安撫銀錢。

而且據報,戰後,蕭如薰還致力於維護城池秩序,斬首二十四名犯罪士卒,以最快的速度恢復了秩序,然後開始寧夏重建,這等手段和能力,絕非一個武夫可以具備。

葉夢熊對蕭如薰的評價是“文武雙全,大將之才,兼有牧民之能”。

梅國楨的評價是“九邊之地五十年難出之帥才,有古之儒將風範”。

錦衣衛的評價是“兼具馬上治軍與下馬治民之能,有文名,多讀書,治軍嚴謹,牧民有道,使之統兵征戰,可以最小損失獲取最大戰果,實乃不世出之良將”。

其實不看錦衣衛的評價,就看兩個文臣對這個武將的評價就可以知道蕭如薰是多麽的對他們的胃口,這年頭,文官對九邊武將的評價不是豬就是狗,相當蔑視。

而蕭如薰作為九邊將門世家子弟,首先可以迎娶原兵部尚書之女,就足以看出楊兆這個典型的文將對蕭如薰的賞識,而現在葉夢熊和梅國楨的評語更體現出這一點。

另外據錦衣衛線報,被帶回京城判罪的魏學曾對蕭如薰也相當賞識,是最早支持蕭如薰使用火藥破城的人之一。

俗話說的好,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在這個時代,文貴武賤的時代,一個不世出的良將的誕生到底是多寶貴,朱翊鈞自己也很清楚,文人統兵總是有弊端的,比如文人勢力太強,原本可以與之分庭抗禮的武將集團則淪為走狗。

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登基之初,武將中強悍如戚繼光李成梁都要仰仗其鼻息,皇帝給被他狠狠壓制,這樣的事情已經讓朱翊鈞對文臣集團極度不滿,他已經在著手扶持宦官集團與之對抗了,比如嘗試外派礦稅太監弄錢順便惡心文官。

但是這一仗一打,突然冒出了一個不世出之帥才,這就讓朱翊鈞的心思開始活泛起來了。

扶持宦官雖然是皇帝的必要手段之一,但是由於這是一把雙刃劍,傷人也傷己,極其容易被文官集團掌握的史官給痛罵一頓,留下不好的名聲被後人恥笑,這一點,正德皇帝就是前車之鑒,如非必要,朱翊鈞不願意如此,那麽為了身後名,要對抗文官,保證自己的權威,光是分裂扶持文官山頭還不行!

嘉靖爺爺扶持嚴嵩那一手已經被這些家夥看透了鉆研透了,自己的腦袋也不如嘉靖爺爺那般聰明,這招不好使了,必須要另辟蹊徑。

不能用文官分裂,搶不到筆杆子,不能隨便使用宦官這個惡心別人也惡心自己的大招,錢袋子也不是那麽好搶的,那麽剩下的,就只有扶持武人搶回槍杆子了。

而且在這個時候,扶持武人還有特殊的好處,因為文貴武賤已經百余年,文官已經習慣了高高在上,突然冒出一個大武將和他們分享權力,就好像當初的狄青擔任樞密使的時候,是如何惡心那些文官的,熟讀史書的朱翊鈞記得很清楚。

然而更妙的一點是,宋代是祖制的文貴武賤,文官是真正的站在制高點之上居高臨下的淩辱武官,而明代的祖制卻恰恰相反,開國六公五個都是武將,唯一一個李善長也是因為軍功得到的爵位,有明一代極重軍功。

至於文貴武賤的現狀,那是沿革使然,並非祖制,文官道德大招之一的“祖制之術”,就不能用,要用,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朱翊鈞就要拿祖制好好的和他們說道說道,惡心惡心他們。

對這些文官,朱翊鈞是惡心到了極點,厭惡到了極點。

所以,朱翊鈞絕不會像宋仁宗那樣盲目的信任文官,放縱文官逼死狄青,已經看透了這些家夥的朱翊鈞會想方設法的扶持保護自己的代言人在朝中與文官爭奪利益。

文官群起而攻之之後,武官只能緊緊依靠皇帝,靠著皇帝的威望和權力與文官打擂台,文官必將反撲,武將好不容易看到崛起的希望,必然會死命抵抗,兩個集團一旦對立死磕,誰是最後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