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叛逆者梅國楨(第2/2頁)

他們從支持家鄉辦學開始支持家鄉學子,以大量資金的投入和長年累月的堅持換來很多山西出身的士子文官的投桃報李,逐步形成氣候,而後更是走出山西,在全國各地資助辦學,叫大量的讀書人都承了晉商的情,用聯姻、交友、合夥做生意等人情手段一步一步編織屬於自己的關系網,最遲在正德與嘉靖時代就成了大氣候。

當其時,正德八虎橫行天下數載,權臣嚴嵩霍亂朝綱數十年,高拱數年重拳出擊,張居正厲行改革十年,閹黨魏忠賢威壓天下數載,錦衣衛東廠密探遍布天下,凡歷朝歷代權勢滔天者,居然始終奈何不了晉商鹽商。

如今時節,山西晉商聯合揚州鹽商的利益代言人更是把皇帝逼得幾十年不上朝作無聲抗議,到最後,還冒出了浙江茶稅一年十二兩的荒天下大謬之事!

目光之深遠,處心之積慮,行事之沉穩,看人之毒辣,讓人不寒而栗,實乃那個時代官商結合謀取利益之巔峰手段,利用言官結黨占據道德高峰,卻禍國殃民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若要拯救大明,兩地商人是不得不除的,一是山西晉商,二是揚州鹽商,這兩地大商戶如果不悉數除掉,大明就無法挽救,然而這兩地商人多為豪強士紳,早就洞悉自己的處境,依靠多年的投資和堅持,已經在朝廷裏扶持了相當大的一批話語者。

基本上整個東林黨上下就被其滲透控制,幾乎成就不敗金身,相當可怕,若要以尋常手段對付,怕是難以成事,更別提自己一個武官的身份,天然劣勢使得自己根本寸步難行,就算是和這批商人不對付的文官也不會幫著自己對付這兩地的商人。

想到這裏,蕭如薰不禁憂心忡忡。

繼續埋頭挖地道的同時,蕭如薰也在思考著日後的道路,並且不斷的謀劃著,推演著各種可能性——重活一回,他絕對不會枉費上天的眷顧。

而城內的哱拜與劉東旸則沒有蕭如薰那麽久遠的顧慮,他們只為眼下如何活命而顧慮,他們的神經高度緊張,脾氣極度暴躁,魏學曾派人來離間他們,已經讓他們的神經極度緊繃,幾乎喪失理智的狀態下才下令油炸了魏學曾的說客,用暴虐的手段震懾明軍,也要震懾自己人裏面那些心思不純之輩——無奈,叛軍的劣勢相當清晰。

哱拜和劉東旸很清楚,如果投降,那些叛軍士卒可能不會死,但是他們,就算當時不死,以後也一定難得善終,畢竟他們殺了一個巡撫一個總兵,還占據了九邊之一,已經犯了朝廷最大的忌諱,朝廷要是不殺他們才怪了,他們很清楚自己的處境,只有死死抓住寧夏城這兩萬兵馬,才有一線生機!

可恨蕭如薰和麻貴所部居然控制住了長城關口,更在最後時刻打退了他們企圖沖出重圍從草原搬來援兵的努力,現在他們已經被明軍大營團團圍住,圍的是水泄不通,明軍的確打不進來,但是他們也出不去,城內三十萬人每天人吃馬嚼的,雖然存糧可以堅持三個月,但是一想到三個月後就要面臨死亡的絕境,兩人從心底裏感到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