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病入膏肓的巨人(第2/2頁)

只是蕭如薰沒想到,河西之地,國之邊陲,如此重要的寧夏鎮,居然那麽輕易的就被哱拜拿下,原來是這個原因,他們居然把手給伸到了國家最邊陲的戰略要地!大明放棄河套已經是戰略上的一招臭棋,若是寧夏再丟,就將再次重現北宋西北糜爛之局面!

那些名義上的守備官面對叛軍洶湧而來的情況,根本無法抵抗,又不想死,只能投降,被迫帶著自己的私兵從賊,然後留下副手守備城池,為了保險,他們的家小統一被帶去了寧夏鎮城看守,以免他們降而復叛。

蕭如薰勸住了怒火中燒麻貴,勸他以平叛大事為首,其余的,以後再說。

“這種情況若不遏制,寧夏鎮形同虛設!叫我如何可以視若不見?!”

麻貴的正義感爆棚。

蕭如薰無奈的笑了笑,表示道:“九邊將門不說同氣連枝,至少也是一根繩兒上的螞蚱,動一環就要牽一發而動全身,並且是將門就不會沒有靠山,牽扯面太廣,你我根本無能為力,既如此,就不要好高騖遠,先把叛亂平息,立下戰功,提升官位和地位,之後再去想別的。”

麻貴深思良久,無奈的搖頭苦嘆,答應了蕭如薰。

三人就商議開了,叛軍主力全都在前線和明軍主力對峙,後方防備幾乎為零,那麽我們的這支部隊完全可以直搗叛軍老巢,突襲寧夏鎮城,徹底攪亂叛軍的戰略部署,給予叛軍極大的心理威懾,試想一下,如果我軍的火炮在叛軍老巢發炮,給叛軍帶來的威懾力是何等的恐怖啊!

三人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於是麻貴下令,不管這些堡壘,直接沖向寧夏鎮城的方向,遇到堡壘直接攻破即可。

那投降的把總馬高站出來說四十七堡他多有朋友同袍在,願意勸說他們主動開城反正,將功贖罪,麻貴大喜過望,當下應允。

接下來,兩天的強行軍開始了,在麻貴和蕭如薰的率領下,五千吃飽喝足養足精神的明軍開始了強行軍,一路向西,兩天的時間裏一路遇到了十余座堡壘,有幾座是大軍抵達,城內守將看到情況之後主動開城,馬高勸說了八座城堡主動開城,麻貴甚至沒有把軍隊帶到他們就開城反正了,然後加入平叛部隊將功折罪,一路下來,軍隊裏還多了五百多個反正軍,一起被編入了前鋒軍。

這一路下來,蕭如薰居然發現沒有碰到一支成建制的叛軍主力,完全是一路順風的打下來,沒有遇到任何阻礙,足以想象這次的叛變是如何的不得人心,若是得人心的話,他們的進展絕對不會如此的快速,但是之前,叛軍的進展也很快,足以想見明廷在這裏也沒有什麽忠實的臣子,不過是看誰的拳頭大而已,只要對象不是蒙古人,那麽跟隨叛軍似乎也不是什麽要命的事情。

明亡實亡於萬歷,這一說,實在是不假,但是更深層次的東西,是難以改變的,就好像1997年,歐洲的竹子一夕之間全部開花死去,不是因為什麽別的原因,而是其母體是來自於1907年的中國湖北,自從誕生的那一刹那,就已經注定了要滅亡的結局,不管繁衍出多少株,都會在同一時刻死亡,朱元璋建立大明朝的時候,會不會也想到了這一點呢?

蕭如薰覺得朱元璋一定是沒想到的,否則朱元璋就不會殺盡功臣也要留給朱允文一根沒有刺的藤鞭,也不會以為他那些兵強馬壯的兒子們不會反叛他所鐘愛的那幼弱的小孫孫,更不會放縱他的子孫後代成為有明一代最大的社會毒瘤,幾乎吸幹了大明朝的血。

如今,這個天下已經落進了文官綿裏藏針的套路之中。

該如何拯救這個病入肺腑、只差一步就病入膏肓萬劫不覆的巨人呢?

蕭如薰的大明情節實在是太重,他有些迷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