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何樂而不為(第2/2頁)

蕭如薰當然知道,但是火器的威力絕對不僅僅限於此啊!

“現在和過去不同了,過去太祖北伐,成祖北伐,沐王南征,所使用的火器都是管狀火銃,直接在火門點火發射,瞄準發射裝填多需要數人合力,而不似如今我等使用的鳥銃,這般一人可以辦到,既然可以從火銃變為鳥銃,將來鳥銃或許也能繼續變強,即使現在只是這樣,三百銃卒不足為懼,那三千呢?三萬呢?”

蕭如薰的話叫王輝是萬般驚訝,反正王輝是萬萬想不到過去一提到火器就滿臉不屑的蕭如薰突然就轉變成了火器支持派,過往戍守和征伐的時候蕭如薰一再強調不要依賴火器的力量,嚴格要求軍隊按照規定完成戰術訓練,以刀劍弓馬作為立身之本,但是這會子卻一反常態的開始支持使用火器甚至擴大使用火器的規模,還提出要以火器對抗騎兵。

九邊諸將對於火器是秉持著不信任的態度的,除了火炮常用之外,鳥銃等單兵火器基本上不怎麽使用,不僅操作麻煩,而且射速慢,很少有蕭如薰這樣專門教習士卒使用火器的將軍,大家都認為這樣太麻煩而且得到的成果很少,所以九邊之地依然以弓馬刀劍為主,火炮為輔,軍中有鳥銃隊的軍隊,基本不存在。

“但,將軍,屬下多嘴一句,無論銃卒再怎麽多,發射再如何快速,遇到雨天不能使用也是無法解決的死局,而且射程也很有限,那樣短的距離,馬隊奔馳起來瞬間便至舉刀就砍,銃卒幾乎毫無防禦反抗之力,放到平原上與蒙古騎兵爭鋒,實屬不該啊!”

王輝的臉色很是焦急,就像是看到誤入歧途的孩子急著想要糾正一樣。

“所以啊子恒,我才提出要以刀盾兵長矛兵和銃卒結合在一起組成軍陣,過往應該沒有人想到用步兵軍陣結合銃卒作戰,這和弓弩不同,野戰在外,弓弩數量有限,弓矢更是有限,一名弓弩兵訓練起來也頗為不易,要是遭遇大股騎兵,弓弩兵結合軍陣也僅能自保,可是銃卒不一樣。無論是火藥還是鉛子還是火繩,造起來耗費都很少,一名銃卒攜帶火藥罐二,鉛彈三百發,足以支撐兩個時辰的戰鬥,而且銃卒訓練容易,只要有銃,很快就能拉起一支熟練的鳥銃隊,數量上也很可觀,精熟三段輪擊之法以後,輔以步兵軍陣,將銃卒保護在軍陣之內。野外若與蒙古馬隊遭遇,馬隊必然不敢直面沖鋒軍陣,只有放緩速度與軍陣糾纏,或以弓馬之卒與我纏鬥,此時只需以銅墻鐵壁陣型保護銃卒,讓銃卒在陣內射擊馬隊,距離如此接近的情況下,敵軍騎兵必將遭到銃卒重創,而蒙古馬隊則奈何不了我銅墻鐵壁陣,時間一長,馬隊損失慘重,會不退卻?”

王輝皺眉深思,卻找不到足以反駁的依據,的確,只要步兵結成嚴密軍陣,以長矛成刺猬陣,就沒有馬隊敢於直面沖鋒送死,現在的蒙古人也不是當年的金人,有足夠的鐵去搞鐵浮屠,必然分流降速在馬上與軍陣纏鬥,或直接繞開包圍,但是此時就要面臨彈藥充足的銃卒在陣內的瞄準射擊,這和弓弩隊就不同了,一名弓兵攜帶弓箭量甚少,而且還不一定可以射中,戰況若緊急兩三刻就能消耗掉全部攜帶弓矢,當年漢武伐匈奴,李陵所在軍隊就是如此才沒能返回漢境。

而最關鍵的是,鉛彈實在是能夠給敵人留下劇烈心理陰影而且極度惡心人的子彈,有統計,一百米距離上遭到鉛丸直接命中,命中頭部百分之九十的人會死亡,四肢百分之二十死亡,剩下的全部截肢,左胸口心臟附近百分之一百死亡,右胸口百分之七十死亡,腹部百分之七十死亡。

所以說,但凡被鉛彈擊中,打傷,最輕的傷也要截肢,在這個時代就等於直接廢掉,只要被打中一次,這騎兵就算是廢掉了,對於遊牧人來說,那就是致命的,等於死了,而一名騎兵從訓練到耗費資源的量足以訓練五名銃卒,一個騎兵的價值是五個銃卒價值的集合,哪怕用四個銃卒去拼,只要幹掉一名騎兵也是賺的。

這麽賺的生意,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