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成立鳥銃隊

巡視完了城墻,蕭如薰便啟程前往軍營,心裏盤算著一千八百士卒放在四面城墻守備,防備叛軍四面攻城,留下來的機動兵力也就七百之數,除去三百銃卒,還有四百預備隊,兵力緊迫,時不我待!一念至此,蕭如薰心中頓生緊迫之感,此時大約是下午三點鐘左右,要是順利的話今天就能操練一遍銃卒,看看他們使用火器的程度如何。

進了軍營,王輝便來迎上,說已經選好了三百能用鳥銃的銃卒,可供蕭如薰檢閱,蕭如薰點點頭,前往校場,便見三百銃卒人手一支鳥銃提在手上,十排三十列站定,氣宇軒昂,頗有戰意,看來之前的那次勝利帶給軍隊的信心較足,而蕭如薰帶兵有方,軍容嚴整,怎麽使怎麽順暢,少了不知多少麻煩,這叫他相當滿意。

“三百銃卒都是可熟練使用鳥銃之兵,不過並未訓以戰陣,不識沐王三段射擊之法,不知將軍有何指教?”

王輝跟在蕭如薰身後詢問。

“拿一支鳥銃來與我看。”

王輝便從身邊士卒手裏接過一支鳥銃遞給蕭如薰,蕭如薰接過,掂量一下,約莫六七斤的樣子,不輕,這是正常的,若是輕了,怕是用的不是精鐵,或者偷工減料,有炸膛的風險。

這種鳥銃是嘉靖年間剿倭戰役裏,明廷從東南沿海的倭寇手裏奪來的技術而造,在此之前,日本人在葡萄牙的基礎上制造出了“鐵炮”,其性能較葡萄牙火繩槍略優,而大明鳥銃則是建立在日本鐵炮的基礎之上,較之原版葡萄牙火繩槍和日本鐵炮略有改進,大約是此時明軍單兵火器裏的佼佼者,比之更好的仿土耳其魯密銃還未問世,要等幾年後,趙士禎才能把魯密銃仿造出來。

這把鳥銃的造型與現代槍械在造型上比較相似,有木質托柄,便於銃卒把握,增加準頭,槍身有後準星,槍嘴有前準星,比起更久以前明軍使用的火門槍要強上不少,但是使用起來依然很麻煩,使用前要裝填彈藥,把引藥倒入火孔,鉛子和火藥倒入槍管搗實,點燃火繩,瞄準,觸發,方能射擊。

在射速上,最早的火繩槍兵由於效率問題,三分鐘發射兩次算高效,而到了後來歷代軍事家不斷想方設法的提高射速以後,操作熟練的射手一分鐘可以發射三次左右,傳到了日本的火繩槍經過戰國時代的淬煉,出現了“早合”之類的火繩槍技術,可以把射速再提高,一分鐘發射七次,然而這並沒有什麽卵用。

火繩槍的劣勢在懼水,因為火藥受潮將無法使用,薩爾滸之戰中,明軍與後金軍遭遇戰時,正是大雨初停,霧氣彌漫之時,當時空氣潮濕,明軍火藥受潮,不以火烤幹根本無法使用,所以順當的敗給了後金軍的弓弩。

火繩槍還懼風,風太大,不僅影響射擊方向,還會將火繩燃燒的速度加快,仗未打完火繩就燒沒了,鳥銃也就成了燒火棍,這種事情在幾百年的火繩槍戰史上屢見不鮮。

火繩槍發射時需要火藥點燃,而老式火藥燃燒起來煙霧極大,發射一次就會爆起一團煙霧,如果在一分鐘之內發射速度變快,那可能打著打著渾身周圍都被硝煙籠罩,看不清了!明軍和後金軍作戰的時候,曾有過射擊之後風向突變,硝煙彌漫在明軍陣地,使得明軍看不清前路,直接被後金軍沖入陣中擊潰的事情。

為此,軍事家們曾想方設法的改進火繩槍,卻一直成效不大,直到十八世紀初,才以燧發槍徹底取代火繩槍。

蕭如薰看著銃卒們身上綁著的大約三四米長的火繩,詢問王輝道:“這些火繩有用尿水浸泡過嗎?”

王輝的表情變得十分精彩,似乎是聽到了天方夜譚一般,不可置信地問道:“尿水?將軍所言,是尿水?屬下沒有聽錯嗎?”

蕭如薰心下了然,點頭道:“對的,尿水,無論人尿馬尿,以尿水浸泡火繩,再曬幹,可減緩火繩燃燒速度,戰陣之上,若火繩燒完,則大事不妙,我觀銃卒苦火繩久矣,遂有此法,我尚且不知京中工匠造火繩時有無尿水浸泡曬幹這一工序,既然你等都不知道,那還是浸泡一次吧!”

說完,蕭如薰擡頭看了看天色,在沒有天氣預報的末世,掌握天氣事關生死,蕭如薰通過收集的古籍,下了數年苦功夫,掌握了觀天象的本領,於是說道:“我觀天色,近日都不會有雨,風力也不弱,放於陽光下,大約三四個時辰就能曬幹,敵軍尚未出現,時不我待,子恒,立刻安排下去!”

王輝雖然面色精彩,但還是堅定執行蕭如薰的指令,雖然心中依然有點疑惑蕭如薰怎麽突然那麽重視火器了,跟他征戰兩年都不知道他那麽懂火器。

蕭如薰掂量著手裏的鳥銃,想著當年帶著一支人馬排隊槍斃喪屍大軍的事情,突然有了想要來一發的沖動,便向銃卒要來了鉛子與火藥,裝填引藥入引藥鍋,合上引藥鍋蓋,繼而將發射火藥和鉛子從前膛填入,用槍管下附帶的通條壓實,然後用火折子點燃了火繩,吹了幾下,把火繩固定在火繩夾上,端著槍瞄準了校場右邊的一個稻草人,一扣扳機,立刻閉眼,隨著一聲爆響,感覺一股熱浪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