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6章 大明不會放過他們(第2/3頁)

崇禎皇帝在永平府停留了一天,而後又去周邊幾個城池巡視一番後,才回了京師。

他在永平府的這些話,也傳遍了京畿之地,所有人都知道,皇上決心已下,哪怕那些殘留的建虜逃去了倭國,大明也不會放過他們!

這個消息,除了極少一部分人之外,其他人都是第一次聽到,也有點意外。畢竟建虜逃去了倭國,如果大明要繼續追擊建虜的話,勢必要和倭國發生沖突。

對此,有一小部分人覺得不值得。可是,大部分人卻強烈支持。大明的無敵,已經深入人心,就算多了倭國當對手又如何?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人翻出了當年的舊賬。即萬歷年間,倭國出兵朝鮮,企圖占領朝鮮後侵占整個大明的事情。然後又往前翻,就是嘉靖年間的倭寇禍害南方的事情。

總而言之,倭國人就不是什麽好鳥,索性連同建虜一起,全都連根拔了,封個大明的藩王過去,成為大明的一部分得了!

還真別說,這種言論一出來之後,還真得相當受歡迎。很多人都喊開了,建虜和倭寇一起滅!

之所以這種言論大受歡迎的原因,一如前面所說,大明無敵!

在大明北方,已經沒有敵人,蒙古人的威脅,已經成為過去。而在南方,大明也是一個接一個地勝仗,一個接一個的藩王封出去。一如當年的建虜,當一個勢力或者國家,有一個接一個的勝利時,勝利便能凝聚人心。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北方從此無戰事,以前的百萬邊軍,雖然經過淘汰,可還是有幾十萬大軍的。調他們去南洋,或者會害怕水土不服,可要是去打倭國,卻是他們唯一獲取軍功的選擇了。

從軍的,沒有軍功,還怎麽封候拜將?因此,當踏平倭國的言論出來之後,大明北方的軍方也立刻響應,紛紛請戰。和民間的呼聲相呼應,可謂聲勢浩大。

這個時候的大明百姓,可沒想過打仗要死人,倭國還從來沒被人征服過!他們還就怕,皇上不答應順道滅了倭寇!

也只有少數一部分人,知道他們是多慮了。他們可是知道,皇上為了滅掉倭國,早在幾年前,就定下了驅虎吞狼之策。如今,驅趕到倭國的建虜,可不就按照皇上的心意,在和倭國的德川幕府打生打死!

與此同時,皇上還調集了相當一部分遼東軍去朝鮮南端練軍,其目的就是為了登陸倭國作戰。而原來的登萊水師,也都改名為遼鮮水師,駐紮在釜山,準備對倭國作戰的。

根據這些事情,了解內情的首輔溫體仁還隱約猜測,如今這聲勢,這背後說不定還有皇上故意在推動的原因吧!要不然,為什麽其他時間不去,偏偏在今年初去了一趟永平!

溫體仁其實猜測得沒錯,如今這種聲討建虜和倭國的聲勢,就是崇禎皇帝有意為之的。不但如此,他還做出了其他一系列布置。

倭國那邊,他準備封兩個藩王過去。等聲勢到了之後,就要讓剩下那些藩王競拍了。從他們手中得到一些錢財充當軍費,也能讓國庫少掏一些錢。

還有,原先九邊的軍鎮,在這討伐倭國的勢頭起來之後,也會選拔出一支軍隊前去支援遼東軍。有這種輿論在,軍卒自願參加的比例都會高很多。渴望軍功的那些,和被動調去的那些,主觀能動性不一樣,戰力發揮也會不一樣。藩王的錢,主要就用在這些軍隊上。

通過聊天群,崇禎皇帝的旨意也下到了朝鮮,那邊也開始宣傳起來了。

朝鮮這邊,自從成為大明的一個行省之後,朝鮮百姓是歡天喜地的,真心實意地高興。

之前的朝鮮,並不是後世所認為的奉明正朔五百年的小中華儒教國家。準確地說,朝鮮是一個貴族合議制國家,是以血緣的高卑貴賤來決定其社會職位的。儒家文明的科舉制度,在朝鮮其實是有其名而無其實。

血緣不夠崇高,沒有資格加入讀書科舉,身世不夠崇高,也沒有資格去當官。而沒有身世的賤民,其實就是奴隸。父母是奴隸,子女也是奴隸,世代都是奴隸。

尤其可悲的是,朝鮮律法中有從母法,該項法則規定不是父親是奴隸,後代就是奴隸,而是母親一方是奴隸,後代才是奴隸,其來因很簡樸也很直白——知母不知父,禽獸之道也。

人之所以比畜生崇高,是因為知道自己爹媽是誰,朝鮮那些當權者在律法上劃定了朝鮮賤民與牛馬雞犬同等。而這樣的朝鮮賤民,在十七世紀初的時候,大概占了朝鮮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正是因為這樣的背景,因此朝鮮人的戰力很渣,畢竟奴隸誰會賣命?如果建虜到朝鮮後對這一階層好一點,估計建虜會如同原本歷史上把明軍變為漢軍八旗後,這些朝鮮努力的戰力也會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