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1章 金融戰(下)(全書完)

當天,中華帝國中央銀行正式宣布,取消央行中的聖幣中金幣發行,所有一元以上的聖元金屬貨幣,全部以銀幣形式鑄造發行。這無疑讓世界各國都認為,經濟最為強大的中華帝國,極可能從眼前的金銀雙本位貨幣制度變更為銀元體制的貨幣制度。

畢竟,作為一個超級大國來說,中華帝國的國內黃金一向缺少,哪怕是如今擴張了不少海外領地,增加了不少高產量的金礦之後,主要黃金官方儲量還是在英國和西洋歐洲國家,而民間的黃金儲量,則主要是在印度、非洲和歐洲國家。而相對黃金來說,中華帝國的白銀雖然產量不多,但自歷代以來特別是滿清王朝的積累和海外貿易,囤積了大量的白銀,現銀儲量足以在世界排名第一。因此,以銀元為根基的銀元貨幣制度,極有可能,也更加對中華帝國有利。

於是,世界白銀市場開始緩慢地但明顯地漲價。與此同時,在美洲,美利堅聯邦國和美利堅聯盟國,趁法國的工人公社政權上台而趁機重新獨立的墨西哥和中美洲其他各國,二馬公司通過二馬遠洋運輸船隊從聖京、上海、廣州等地大規模輸入白銀,悄悄兌換黃金。

半年之後,白銀價格開始下降,而世界黃金市場開始上漲。這個時候,歐洲各國開始意識到不對了,有西洋銀行家推斷中華帝國不會實行銀元體制,而是繼續保持金銀雙本位貨幣制度,甚至有人喊出中華帝國也會效仿英國實行金本位貨幣體系。

不過,經過前期的多番籌備,中華帝國中央銀行宣布,在上海的帝國中央銀行分行成立中華帝國黃金公司,下轄一家世界規模最大的鑄幣廠和黃金交易中心,直接主營黃金精煉、銷售和中華帝國聖幣的金幣兌換業務。中華帝國第一個黃金交易市場——上海金市正式成立!

與此同時,內閣朝廷頒布黃金自由流通的法案,宣布在中華帝國境內,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和自由流通。

不同於世界最大也是最為主要的倫敦黃金市場。倫敦金市目前還停留在19世紀初以來的初級階段,實行黃金的現貨交易,但幾乎是每半月甚至每月一次,畢竟當初還沒有電報的時候交通和通訊並不便利。而如今的上海金市不但實行黃金現貨的自由交易,還實行黃金在未來三個月的期貨交易,並且,上海金市的黃金現貨交易不僅僅是實物黃金交易,還明確規定可以按比例增加杠杆交易,分別以1:2,1:5,1:10的交易準備金形式這三種杠杆進行現貨交易。

並且,與倫敦黃金市場另外不同的是,上海金市的報價正式確定之前,都是由帝國央行根據前一個交易日的價格為基準,事先確定一個黃金價格區間作為參考,有意識地規範價格,掌握黃金交易頭寸和交易額統計分析,達到逐漸把控黃金價格的目的。並且,上海金市不像倫敦那樣,黃金交易商存在五大中堅力量的著名大公司:塞繆樂蒙塔古公司、莫卡塞固史密脫公司、沙普比思理公司、洛希爾父子公司和約翰馬塞公司,甚至選定洛希爾父子公司為英格蘭銀行在倫敦黃金市場上的代理人,交易業務量雖然比其他公司大,但在沒有完全聯合起來之前,卻也無法掌控整個黃金市場。上海金市鼓勵一切民間和其他官方機構組建黃金交易公司進駐市場,但最根本的還是黃金交易中心本身,它是中華帝國的中央銀行出資管理,背後站著的是經濟體量和黃金儲量最為龐大的中華帝國財稅部和國庫,擁有絕對掌控整個黃金市場的能力和底氣。

上海黃金市場一開市,便呈現出一往無前的恐怖增長速度和巨大影響力。盡管英國政府十分敵視,命令禁止倫敦的五大黃金交易公司和英國資本入駐上海金市,但仍舊無法阻擋歐洲和英國資本家發財的腳步。

不但中華帝國本土的資本紛紛入駐上海金市,來自波士頓和紐約的美利堅聯邦銀行家、來自華盛頓和裏士滿的美利堅聯盟國金融巨頭、來自墨西哥城和洪都拉斯以及哈瓦那等中南美洲的金融商人、來自歐洲各國的銀行家和實業資本家,紛紛派出代表和代理人進駐上海金市,參與黃金交易。

實際上,這是一個以黃金為載體的世界性巨大股市。因為中華帝國的國庫官方黃金儲量和民間黃金量基礎底盤,加上不但有現貨炒作的杠杆方式,還有期貨新形式,一下便吸引了世界投機投資商們的興趣,爆燃了他們的發財致富熱情。

上海黃金市場的交易量,從每天四五百萬聖元,迅速變成了兩三千萬聖元,兩個多月之後,便達到四五千萬聖元的規模。

為此,上海地方官府又在上海黃金交易市場四周劃出長寬各一公裏的土地,建立上海金融城,將中華帝國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和主要貿易公司全部遷入,受此影響,帝國民間的上百家行業性或區域性商業銀行,比如興業銀行、南洋銀行、湖湘銀行、浙商銀行等紛紛遷入,設立銀行或證券、債券、投資咨詢公司,頓時,這處金融城迅速成為名副其實的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