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3章 帝國的幾大階層

而事實上,如今的中華帝國,經過這短短數年的發展,便如同其他朝代一樣,社會階層慢慢開始也有了一定的劃分。

階層的劃分,正如同後世的革命導師列寧所說的那樣,重要標準是生產資料占有關系,其次是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再次是分配方式。而不同於後世所說的直接簡單地劃分為有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這兩種,依照馮雲山的看法,如今的中華帝國有了更多的社會階層。

首先便是以自己為首的這幫原太平聖國的利益集團,中華帝國的權利核心階層。而這些,是以至少一省巡撫或是各部部長之類的官員,按照馮雲山的設置,這些階層事實上不但位高權重,而且俸祿極高,還有一些列投資的機會,比如二馬公司,便是自己以及這些官員們為股東的謀取錢財的工具。而馮雲山之所以采取這樣的方式,自然是套用高薪養廉的那一套,但又不能完全的高薪養廉,而是以主要對外投資以及殖民海外為主的二馬公司,利用對外的飛速擴張來賺取利潤,為帝國供養這幫官僚階層,避免出現大規模的腐敗。

而且,這樣一來,利用二馬公司這個超級巨無霸般的海外公司這個平台,形成一個龐大無比的共同的利益集團,其實已經不僅僅局限於高官別的官員,甚至縣、鄉鎮都有不少官吏投資二馬公司,每年都可以從二馬公司賺取紅利。而事實上,因為二馬公司的巨額匯報率,更多的人紛紛不願領取利潤,反而要追加投資,造成二馬公司一次次地擴股發展。

這是最頂級的階層。正因為有這樣的利益在,整個帝國的官員,至少大部分人都極為擁護馮雲山的統治,而這股形成的巨大合力,又將二馬公司推向一個急速擴張超速發展的境地,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便成為比當初的荷蘭或者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更為龐大的商業帝國。

其次,第二級階層便是原來滿清遺留下來倒向中華帝國的地方鄉紳和商賈們。事實上,如今隨著帝國工業體系的建立和商貿易業的極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地方鄉紳和商賈們,紛紛與時俱進,開始改頭換面變成新興的資本家們了,也就是資本產業階級。

這其實分為兩種人群,一種是各地的中小鄉紳,因為在中華帝國成立之前或是成立之初,便投靠了帝國,因此他們得以幸存下來。這幫人在土改政策的時候主動捐獻了或是半強迫地售賣了大部分的田產,得到一筆財富,加上自家歷代積累的錢財,在帝國成立之後又開始私下承包田地,雇人種田賺取中間的租谷等差價。不過,在聖肥的持續應用以及地方農民教習所的培訓之下,中華帝國各地的農業逐年獲得增收,糧食價格逐漸降低造成種田根本難以盈利,因此,越來越多的這些地方鄉紳,其實也就是後世說的小地主們,紛紛改行,加入商業、工業、采礦業甚至交通運輸業乃至工程承包業等新興行業之中,因為他們有資本,又有人緣和本地官場的優勢,加上正好適逢帝國大發展的這一歷史時刻,從事的生意很少有虧本的,逐漸體會到非農業的利潤好處,越來越多的資產都投入到工商業之中,因此,在財富堆積效應之下,這一階層越來越多,最後竟然變成一股強大的勢力。

而另外一種,則是各地原本就是大型商賈的官紳們。就像湘北澧州的蔣家,在發現中華帝國即將奪得天下的時候便立刻投降,捐獻了小半財富給帝國,成為合法的大商人,並且在朝廷招商之初便積極參與,不但興辦了多加實業工廠,甚至在後續的生意發展中創立了興業銀行,而後,又借助這一平台,廣泛涉獵兩廣地區的生意,並通過廣州,將資本發展到整個南洋甚至西洋一帶,南洋的運輸業、采礦業、種植園等都廣泛參與其中,這幾年下來,蔣家的家財又何止翻了數倍?

而這種大型的商賈,雖然數量不是太多,但也為數不是那麽的稀少。廣州十三行、江浙一帶的商賈豪門,還有山西的大宅門晉商等,如今都發展了起來,成為其中的佼佼者。就比如以蘇杭、聖京為總部的胡雪巖,如今已經發展到資產過億的國內豪商,除了馮雲山這個皇帝指定的二馬公司和商務部貿易局下面的南洋公司等三大貿易公司之外,幾乎在國內都難以有其他的日常貿易公司或實業能與其相比了。

伍崇耀、胡雪巖、蔣明試這樣的頂端國內豪商,雖然還不到一百來位,但所聚集掌握的財富,已然達到二三十億聖元之多。以他們的能量和如今這個時代的價值,他們其中的幾位聯合起來,便能將整個日本或是緬甸都買下來。只不過,如今的日本和緬甸都已算是中華帝國的藩屬國甚至直屬領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