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9章 帝國的糧食產量

而馮雲山一向認為,中華帝國與西洋的那些歐洲國家不同,特別是與英國法國等列強不同。那些國家在崛起的時候,都是主要依靠工業,而對農業,他們已經發展成為資本主義特色的農場形勢,靠大農場主雇傭農業工人來進行規模化種植或者放牧的形式,從效率上來說,的確比中華帝國的傳統農業水平高出不少。並且,像英國法國他們的本土人口不多,還有整個歐洲作為他們的腹地,還有大量的殖民地,可以隨時購買糧食運回國內。

就英國來說,他們自然更願意將產值低的農村人口送入城市的工廠,同樣的勞力可以創造更多的價值,一名紡織工人創造的利潤,甚至他本人的工資,遠比他在自家的田地耕種所得到的財富要多得多。何況英國不但有自己的英格蘭和蘇格蘭廣大地區的基礎良好的本土農業,還有愛爾蘭島、歐洲大陸特別是沙俄和土耳其、埃及以及波斯、印度、北美等地眾多的糧食供應地,因此,英國根本不用擔心農業的問題,將全部精力發展工業變成。

但中華帝國不一樣,馮雲山從他的後世了解到的經驗中得知,每年的中央會議都會講三農問題,每年的一號文件,幾乎都是圍繞發展農業的。這正是因為華夏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古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正是因為人口太多,而耕地太少,百姓吃飯問題才是根本大事。而如今對於中華帝國來說,人口如此之多的現實擺在這裏,就必須要重視農業,解決吃飯問題之後,才能說什麽發展工業。

所幸的是,自己提前將磷肥搞了出來,雖然是最為初級的磷肥,而且還比較單一,但至少也能讓糧食增產不少。另外,還有將東南亞的紅河流域和湄公河流域、還有呂宋島、婆羅洲和爪哇島的耕地全部占據,並立刻移民進行開發水田,如今的糧食特別是稻米產量大肆增長已經顯現。

而且,因為有先見之明,馮雲山組織了超過百萬的移民進駐東北,開發後世著名的北大荒糧倉以及整個黑龍江流域,目前不但已經做到了自給自足,還逐年開始增加糧食供應給直隸和西伯利亞的開發。

根據農業部的數據,截止去年為止,中華帝國的糧食耕種用地大約是14.5億畝,比滿清最強盛的時候,也就是道光末年的11.3億畝多出3億畝的糧食耕地來。這其中,主要是增加了朝鮮半島、越南、南掌、呂宋和東印度群島以及哈薩克汗國和新墨西哥省等新增國土的可耕種糧食的耕地,另外還有在原本的國土面積上以及東北、西北等地移民開發的耕地等增加出來的。

糧食主要是水稻和小麥,還有一些玉米、大豆、高粱等,而平均畝產量都折算成水稻的話,平均從道光末年的325斤每畝提高到如今的平均406斤每畝,相當於產量提高了四分之一的程度,當然,這其中主要是聖肥的作用,另外便是帝國一直以來開展的農民教習所中學習農業技術的原因。

這還是因為包括了新開墾的農田肥力不夠,還有聖肥推廣沒有到位的原因,將全國的平均畝產值拉低了。否則,像江南一帶和湖廣、兩廣的土地,在聖肥廣泛使用的基礎上,有些農田甚至畝產超過450斤甚至接近500斤了。

根據這個統計,去年一年全國的糧食總產量,便是5887億斤,合2943.5億公斤,比當初中華帝國攻占北京城之後繳獲的滿清戶部庫房中的賬目裏面,滿清的道光末年的糧食產量3674億斤多出了2213億斤,比滿清糧食產量最鼎盛的道光末年還要高出6成。

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成就!尤其是馮雲山作為一個主導者參與其中,興奮和自豪,難以表達。

如今中華帝國因為擴張的關系,將原本的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北美等地的人口全部並入帝國,加上這近十年來的休養生息,人口增加了不少,從原本的4.3億人口,已經增長到了5.2億人口。但增加的糧食已經足夠養活他們了。

人均糧食占有率,從道光末年的800多斤提高到如今的1130斤。

什麽是政績,拿什麽證明對百姓好,做什麽才能說是對這個國家有貢獻,讓百姓過得幸福,這個實實在在的數據,便能說明一切!並且,原本滿清的道光末年的那個數據,還有眾多的滿蒙貴族,他們占有最多的資源,自然包括糧食,而如今,帝國雖說沒有做到人人平等,但至少貧富差距和地位差距,與滿清時代相比,已經縮小了很多,這樣說來,如今的這個每人每年1130斤糧食消耗量的平均數據,更有含金量,更讓馮雲山滿意。

而根據農業部的估測,今年的糧食,夏糧豐收已經成為定局。最關鍵的是,除了湄公河三角洲的新開墾水田面積超過300萬畝,今年還將新增新墨西哥省將近400萬畝用來種植馬鈴薯和玉米的耕地,還有北美河西地區以及哈薩克汗國等地的超過800萬畝的玉米小麥和超過500萬畝的棉花種植區,這些都已經正式開始種植並於今年投產,其他帝國各地零星的新增開墾糧食耕地超過1000萬畝,加上聖肥的逐年遞增應用,這樣的話,光是今年新增的耕地帶來的糧食便會高達100億斤,而這些新增的糧食,便差不多將近可以養活整個英國本土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