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1章 俄國形勢

莫斯科,大克裏姆林宮。

作為整個克裏姆林宮群的主要宮殿,大克裏姆林宮一向是沙皇私人宮室,而莫斯科其實在彼得大帝遷都到聖彼得堡之前,莫斯科一直都是沙俄的首都。但遷都之後,隨著聖彼得堡的逐漸發展和因為靠海口,地理位置越來越重要,莫斯科的地位嚴重下降,慢慢變成陪都。

但如今,莫斯科又迎來了一個轉機,迎來一個重新成為俄羅斯帝國首都的機會,那便是前任沙皇的三皇子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維奇,在其父皇過世之後,得到俄羅斯帝國近衛軍的幫助,從叔父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大公封鎖的聖彼得堡逃了出來,趕到莫斯科後毅然登基稱帝,成為俄羅斯帝國的第十三位皇帝,自號亞歷山大三世。

亞歷山德羅維奇到現在只有19歲,但經歷了富貴而無憂無慮的皇子生活,又經過最近半年多的巨大變故,他的心性已經頗為成熟了,感觸良多。目前最大的隱患,便是聖彼得堡的他的叔父,原本是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大公,卻在聖彼得堡,由東正教牧首親自加冕,登基為新一代沙皇,而且,時間就在他剛剛抵達莫斯科的第三天,比他更早稱帝。

這樣一來,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便搶占了先機,在部分俄羅斯帝國官員和軍隊眼中,成為了正統。畢竟,他在正統的首都聖彼得堡登基,那裏有整個俄羅斯帝國的絕大部分貴族和中央官員,不管是願意還是不願意,都表態並臣服了他,而且,最關鍵的是還有東正教牧首的加冕。要知道,整個俄羅斯帝國絕大部分的民眾都是東正教教徒,而沙皇登基,按照傳統,是必須由東正教牧首加冕。

因此,亞歷山德羅維奇雖然隨後立刻也登基稱帝,自封為亞歷山大三世,但一沒在聖彼得堡,得不得俄羅斯帝國絕大多數的官員和貴族的認可,二是沒有牧首的加冕,自然十分沒有底氣。幸好,他最後直接宣布,即日起,將俄羅斯帝國的首都重新遷回莫斯科,將克裏姆林宮定為自己的皇宮,並且,因為莫斯科曾經是俄羅斯東正教的活動中心,克裏姆林宮裏還有一個聖母升天教堂,在18世紀以前,都是歷代沙皇和大公接受牧首加冕禮的地方,因此,雖然牧首沒在莫斯科,但還有大主教,比牧首差了一級,但總比沒有好。

再往後,隨著俄羅斯帝國的內亂加劇,波蘭、立陶宛、芬蘭、車臣等高加索地區甚至哈爾科夫等地紛紛開始出現叛亂,甚至一些地方駐軍也自行洗劫農莊後解散回鄉,俄羅斯帝國變成了兩個沙皇爭奪皇位的。

而這個時候,原本被認為是正統沙皇的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被各地的地方貴族和軍隊認為是治理俄羅斯帝國不利,被迫承擔沙俄內亂的全部責任,被軍隊所嫌棄。而這時,這幫軍隊紛紛改變方向,改為支持莫斯科的亞歷山德羅維奇作為新沙皇。獲得支持的亞歷山德羅維奇,直接任命曾出任過高加索駐軍總司令、現近衛軍副元帥(駐莫斯科)亞歷山大·伊凡諾維奇·巴裏亞京斯基為俄羅斯帝國元帥,率領莫斯科四周的俄羅斯軍隊,準備向西方的聖彼得堡進攻。

而這個時候,接連不斷地從東方烏拉爾山脈逃竄過來的沙俄當地駐軍,以及源源不斷的哥薩克騎兵紛紛闖入東歐大平原,進入莫斯科周圍一帶駐紮。這些俄羅斯軍隊為數眾多,足足有二三十萬之巨,他們的將領得知聖彼得堡和莫斯科的變故之後,趕到莫斯利紛紛表示效忠亞歷山德羅維奇,亞歷山德羅維奇自然大喜。

他想著有那麽多的軍隊效忠,興奮之余,更加堅定自己能擊敗在聖彼得堡的那個搶了他皇位的叔父。一時間,倒沒有在意這些軍隊是為何從烏拉爾山脈以東逃回東歐平原,雖然知道這些哥薩克內衛軍隊和一些近衛軍是被東方帝國的西征大軍給擊敗,逃竄回來的,但心裏覺得是因為父皇的遇刺,導致前線將士軍心不穩才戰事失利的。

而新任的俄羅斯陸軍元帥伊凡諾維奇·巴裏亞京斯基直接告訴亞歷山德羅維奇,說是以他多年的征戰經驗,那些東方人絕不敢攻過烏拉爾山脈,畢竟這裏戰線太長,他們缺少補給,而且天氣寒冷,那些東方軍隊根本就不耐嚴寒。何況,他會重新組織一批軍隊前去好好守衛烏拉爾山脈的幾座堡壘,尤其是奧倫堡和葉卡捷琳堡,會牢牢地將東方敵軍阻擋在烏拉爾山脈以外。

等他們組織好軍隊,先將聖彼得堡攻克下來,便能徹底穩固住亞歷山德羅維奇的沙皇地位,再回頭率領哥薩克軍隊出兵烏拉爾山脈以東,收復西伯利亞和哈薩克汗國。

只有19歲的沙皇亞歷山德羅維奇自然對陸軍元帥伊凡諾維奇·巴裏亞京斯基言聽計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