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倫敦震動

不過,旁邊的德比卻聽出了一絲不一樣的意思,向維多利亞道:“女王陛下,您的意思是……”

維多利亞輕聲道:“讓羅素引咎辭職,並將這個消息傳出去,讓那個東方國家認為我大不列顛是想妥協。同時,德比爵士,你以外交大臣的名義向中華帝國駐歐特使要求同對方談判,透露出風聲,就是我大不列顛王國想同他們和解停戰,並以資金贖回印度,無論他們要求多少賠償。其他各種聲音,也可以適當放出去,目的就是一個,麻痹對方!然後,以最快速度出兵,陸軍運送到印度之後,不必進攻港口,海軍直接找到對方的那幾支艦隊,不給對方反應時間,出其不意直接將其消滅!”

羅素猛地擡起了頭,有些不敢相信地眨了眨眼睛,看向面色狠厲的維多利亞,直到現在,他才認識到自己小看了女王,也意識到自己的軍事白癡。

海軍大臣西德尼·赫伯特卻有些悲哀地看了眼羅素,眼神和陸軍大臣潘默爾·拉姆齊一對視,雙方都知道對方明白了什麽。

維多利亞的真正用意,可能只有她自己清楚。不過,毫無疑問的,羅素作為這一任首相,從他的手中丟失了愛爾蘭和印度,無論什麽理由什麽原因,維多利亞女王都會順應民意逼其下台。而女王以這個蹩腳的借口,只能哄騙不懂軍事的羅素而已。

或許維多利亞女王的確有部分這樣的想法,想著能出其不意地找到中華帝國的艦隊加以毀滅性地打擊。先不說這個能不能做到,單單這個想法,便有些天真了。如今那中華帝國的商賈、探哨遍布整個歐洲,大不列顛大規模地出征,中華帝國不可能不知道如此大的動靜。因此,想要偷襲或者出其不意地攻打中華帝國的艦隊,甚至各個擊破,這種可能性太低,只能說是想當然而已。

因此,維多利亞女王這樣說,很有可能只是以此為借口,讓羅素辭職而已。

但不管怎麽說,赫伯特和拉姆齊兩人均明白,這次大不列顛王國是必定要出動大軍收復印度,並與那東方的中華帝國展開徹底影響國祚的一場大戰。只是,那異常頑固的財政大臣格萊斯頓真的會同意這樣的軍費開支麽?這可不是一點點。當初大不列顛最為強大的時候,還是近東的克裏米亞與法國、土耳其一道聯合與沙俄作戰,加上雇傭兵等最多參戰不過10萬的兵力,也花了數億英鎊的戰爭開支,就算這樣,還只是小小的克裏米亞半島而已。要是如今這般,以大不列顛王國的兵力為主力,萬裏迢迢地到印度,甚至攻打遠東的中華帝國,軍隊超過15萬之眾,地方也如此之廣,費用豈不是更加的高昂,比克裏米亞戰爭的軍費還要高?

赫伯特和拉姆齊兩人很是懷疑,大不列顛王國如何能湊出這樣的軍費開支。

就在英國女王和內閣成員們商議好,前往議會不久,倫敦街頭,關於中華帝國向大不列顛王國宣戰,並悍然出兵攻占了大英帝國的錫蘭島和印度殖民地,印度總督坎寧投降的消息,開始四處流傳起來,整個倫敦街頭開始人心惶惶起來。

當天傍晚,《泰晤士報》加班加點,破天荒地增印了一版特別新聞。整個新增加的只有一個版面,直接刊登了來自印度和遠東的這則重要新聞。

新聞的題目直接用了一句詩人拜倫的詩句“千萬艘船艦在你身上馳驅,痕跡不留”作為引言,並配以“哭泣吧,大不列顛,維多利亞女王王冠上的明珠被搶走”、“大英日不落帝國從此日落西山”、“維多利亞女王失去親王之後,再失巨愛,愛爾蘭和印度”之類的章段標題,沉痛向大不列顛的子民宣示了這一震撼的重磅消息。

《泰晤士報》評論道,大英帝國繼失去美利堅、海峽殖民地、愛爾蘭之後,再度失去印度和錫蘭,國力大降。大英帝國的士兵上十萬戰死戰傷在東方,還有超過3萬士兵被俘,整個英國陷入最為哀傷的時期!這是維多利亞女王的悲哀,更是大不列顛王國的悲哀,是全體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人的悲哀。

最後,評論用悲痛而言辭激烈的語氣道,大英帝國再不振作,再不采取正確的應對,將會徹底葬送掉帝國,從原來的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變成大不列顛王國甚至不列顛王國。而這樣要不了多久,大不列顛王國將失去世界第一強國的位置,被那個中華帝國和法蘭西帝國等超過,淪為二流國家。因此,評論激勵所有的大不列顛王國公民,行動起來,捐助軍費,積極參軍,為大不列顛王國、為收復印度、為重塑大英日不落帝國竭盡全力。

跟隨著《泰晤士報》的腳步,其他的《每日電訊報》、《世界新聞報》、《每日郵報》等報紙也紛紛增開特刊,甚至已經到了晚上,還專門發行出售還在苦苦等待最新消息的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