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電纜和油田

回到馬裊鎮上,馮雲山還饒有興趣的讓臨高縣長王承烈將鎮公所的鎮長以及警師、稅師、教師等相關人員都找來,召見了他們,勉勵他們好好為自己、為中華帝國效力。

通過了解,馮雲山清楚如今的縣以下的各鄉鎮基層官府都已經建立了起來,作為最底層的官府單元,直接接觸百姓的便是鄉鎮官員,從後世過來的馮雲山最為重視這一層級。

畢竟後世的經驗告訴他,鄉鎮官府才是跟百姓最為密切的,百姓也只是通過各鄉(鎮)公所才對整個中華帝國朝廷最為直觀的認識。因此,能不能爭取百姓的支持和擁護,取決於百姓能不能過上安定地、能吃飽飯、穿暖衣、有奔頭的日子,而這些,卻都要通過鄉鎮一級的官員來直接實現。

不過經過一番直觀的查看,馮雲山還是挺欣慰的。馬裊鎮公所還算比較務實,除了鎮長和教師是從臨高縣派來的外,其余的基本上算是四周種植橡膠園的客家移民,也算是本地人了。而且,因為瓊州府北部黎族百姓不多,而客家移民主要遷入的都是瓊州府北部和中部一帶原本人煙比較稀少的地方,因此與黎族爭地倒沒有發生。因為鎮公所本地客家人居多,而且對待移居過來的客家百姓都很好,也實實在在地為他們辦了許多好事,還是很得客家百姓的擁護的。

因為客家移民的團結,加上縣衙和鎮裏給各村的移民補貼了一批糧食,基本沒讓百姓餓肚子,因此一直以來困擾移民地區的打架鬥毆雞鳴狗盜之事發生的很少,讓警務所輕松不少,閑下來的警師和警員,便組織了一批青壯在農閑之余進行軍事訓練起來,順便深入山林之中打獵,將禍害莊稼的幾頭野豬都除掉了。

而鎮公所還開辦了一個初等學堂,讓馬裊鎮上以及四周村子裏的兒童們免費進學堂,讓一批幾代文盲的農家子弟也能念書識字,成為有“學問”的人。單單這一項,便讓一幹客家移民真心覺得朝廷和官府的好,甚至先到的一批客家人,還想回兩廣將留在那邊的一些親戚也遷過來。只不過,他們可能沒想到的是,其實整個中華帝國特別是南方都是這樣,鄉鎮公所已經全面建立了起來,一套借鑒後世、行之有效的地方管理體系已經鋪開。

在鎮上轉了一圈,有十余家店鋪開著門做生意,雖然人不多,但在這海島之中也算是一絲靚麗的風景。不過,大多是出售一些吃穿的,還有藥鋪和當鋪,看來,這裏的百姓還是比較窮苦的,連出售特產的店鋪都沒有,說明沒有什麽土特產可以讓商販到這裏來收購。

不過,馮雲山同樣也看到,整個鎮上的百姓,哪怕是鎮公所裏的官員,也是個個面帶菜色,身穿衙門配發的制服,一看便是油水不足,生活並沒多好,估計也僅僅是填飽肚子而已。而很多百姓家中,也僅僅是房子因為是由官府統一組織蓋的,稍微好看一點,但因為是移民,基本還沒累積出多少物什,進到屋內,有些家徒四壁的感覺,關鍵是這些百姓家裏沒有多少存糧,總有些朝不保夕的恐慌在。好在馮雲山當眾宣布只要為朝廷好好種植橡膠樹,他以天子的名義保證讓大家吃飽穿好。

還是有些太窮啊,畢竟是底子太薄,馮雲山心中感嘆著。海南乃至以後的台灣琉球等島嶼的糧食問題,還是得從交趾省和日南省這些地方想辦法,對了,還有一個爪哇島和暹羅,這幾個地方後世可是世界水稻的主產區,只要能開發出來,能養活一大批人。

馮雲山不由暗想,看來要加快東南亞的開發進度才行了。反正帝國本土的人口眾多,生活也艱辛,移民一大批前去開發南洋,也很不錯,唯一擔心的是對如今剛剛穩定下來的國家的沖擊有點大,自古中華百姓都是故土難離,客家人還算好的了,也只是從兩廣到瓊州府,還沒出省,都是千難萬難,幾年時間也才遷移過來三十萬人不到,要是移民到海外相隔十萬八千裏的南洋,除了福建廣東一帶有親戚鄉鄰在南洋的百姓外,估計其他的都不大會願意,到時候除非強制移民,還真沒其他好辦法,只能威逼加誘惑雙管齊下。當然,那幫土著們也不能就此殺掉,只要能移民過去,那些人口不多的土著們肯定不是華人的對手,何況自己會派兵護衛著。能多壓榨那些土著們的勞力,逼迫他們去開荒種地還是不錯的。

馮雲山就這樣胡思亂想著,不知不覺被領著來到馬裊海灣的碼頭邊,這裏儲存著整個臨高縣先前已經采割的橡膠凝塊。

將臨高縣長王承烈喚來,馮雲山發現此人對於種植橡膠園挺有一套的,準備將其提拔為農業部的林業司副司長,讓其專心負責瓊州府的橡膠樹的種植與橡膠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