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議策(四)

馮雲山對於如今這個時候的李鴻章便有如此見識,很是奇怪!

要知道,歷史上的李鴻章,剛開始是因為與太平天國打仗的過程中,被太平軍的洋槍洋炮所震驚,於是也跟著向洋人采買洋槍洋炮,力圖“學得西人一二秘法”以利攻剿,卻發現引入機器設備自行生產更劃算,加上有感於來自國外的長遠威脅,便決定效仿西洋,開辦仿造外洋船炮、創辦軍事工業。

可如今,整個歷史的軌跡已經被自己所改變。李鴻章根本就沒機會大量接觸到洋槍洋炮,怎麽還會有這種想法和見識?

馮雲山不由猜測,這李鴻章根本就是早就有效仿西洋的心思。也許,早在十多年前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時候,他便注意到洋人兵艦和洋槍洋炮的犀利,就存有改良滿清武器裝備的想法。

馮雲山贊賞道:“李愛卿所言有理!這也是朕所思索的問題!還有其他愛卿,也都說說!”

李鴻章只覺自己心撲通地跳得厲害,陛下竟然誇獎他了,一時間,渾身都神清氣爽。

雲南巡撫曾水源出列奏道:“陛下,臣以為,一方面是要進行效仿西洋,興辦工廠,吸引無地流民和雇農前往工廠做工,另一方,各地由官府出面,向地方鄉紳、地主購買土地,優先分配給討虜軍軍屬,多余的再低價租給無地佃戶,減緩各地的地主和佃戶之間的矛盾。同時,陛下,為緩解土地兼並的危機,可通過兩個提供新鮮田地的方式來進行!”

“一是鼓勵無地、少地的百姓開荒!臣聽說帝國成立了專門的石油化肥司,在原本聖國占領的數個省份興建了化肥廠,可以生產一種叫磷肥的肥料,能迅速讓莊稼長勢喜人,這樣的話,便好辦了!百姓開荒,再向官府借貸購置磷肥,便能讓荒地也能長出莊稼,種出糧食,豈不是能大為緩解土地的不足?二是臣聽說滿清的祖地,滿洲地區,地廣人稀,且土地肥沃,雖然有些嚴寒,但並不影響耕種,可開墾為良田。陛下,臣建議,早些出兵攻占滿洲,一來徹底將清妖殘余勢力全部消滅,二來,可增加大量耕地。只要占領滿洲地區,將北方的菏南、山東、直隸一帶的無地百姓都可以遷移過去,不但解決黃河改道引起的災民問題,讓整個中原一帶不安定的流民減少,不消幾年,便有大量糧稅可以收取,還能徹底將清妖的土地全部占領,從根本上緩解土地兼並問題。”

曾水源的話,讓堂下的眾人紛紛點頭,馮雲山更是大喜,暗道想不到這曾水源的主意還真是一針見血,開荒雖然慢,但確實能緩解不少土地不足的問題,何況自己怎麽忘記那磷肥的作用了,正是將荒地變為熟地,對於開荒最好不錯。而攻占滿洲,更是妙計。

先前自己還一直想著兵力不足,先等討虜軍將整個中原一帶穩定下來,再準備充足之後,再一舉占領滿洲,如今經曾水源這一提醒,還真是得越早占領滿洲越好了!早些徹底消滅滿清,免得夜長夢多,還可以盡早移民,發動“闖關東運動”!

馮雲山記得,在滿清早期,將他們的祖地滿洲列為“龍興之地”的聖地,禁止漢人進入。但因為關內的滿洲地區物產豐富,人煙稀少,山東、直隸一帶的流民還是會冒著殺頭危險,闖過山海關,進入滿洲地區討生活。因此,盡管滿清朝廷煞費苦心,但北方流民入關謀事卻屢禁不絕,而且呈不斷擴大的趨勢,到乾隆末年,已經關東的漢民已經接近二百萬。

等二次鴉片戰爭前夕,因北方沙俄的不斷南侵,加上朝鮮移民擅自越過圖們江開墾長白山地區的情況趨於嚴重,邊疆危機日甚,加上山東遭受黃河決口,流民處於造反的邊緣,山東人口暴增,缺乏耕地,滿清朝廷為緩解矛盾,開發滿洲,守衛邊疆,被迫開放邊禁,采取“移民實邊”的政策。頓時,正式的浩浩蕩蕩的闖關東人口大遷徙活動開始了,整個滿洲的人口,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的三百萬人(滿旗人不到一百萬,其中還有很多早期的漢軍旗人),到滿清滅亡的時候,已經達到一千八百萬人,除去幾年後又返回家鄉和餓死病死以及出生繁殖的因素外,平均每年湧入三十萬人以上。而到了後世的民國,更是甚至出現每年上百萬人的遷徙。

馮雲山想到這,大聲贊道:“曾愛卿此言大善!占領滿清的滿洲地區,將中原一帶的無地百姓都由朝廷出面組織,統一遷徙到滿洲去,此舉正好能極大解決目前的困局!不但開拓了帝國的疆土,還拓寬了我華夏百姓的生存空間,為百姓謀得一件大好事!此事朕記下了,要抓緊讓討虜軍總參謀部出個方略,盡快達成進軍滿洲的條件!”

“陛下英明!此舉的確是個妙招!”浙江巡撫袁甲三奏道:“陛下,帝國討虜軍兵少的問題,微臣倒有個建議!其實朝廷可先行準備起來,在山東等地貼出告示,直接在人口密集缺地以及受災的州府,招募流民和無地青壯,組成占地軍!編練一番,再派討虜軍的二個主力師,率領這些地方青壯,直接開往滿洲,所占之地,便歸朝廷,再由朝廷根據人口和功勞大小,進行分配。以這些無地百姓對土地的渴望,其必踴躍參軍,為之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