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克裏米亞戰爭不一樣了

新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登基後,立即將原本的俄羅斯在克裏米亞駐軍司令官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緬希科夫解任,任命米哈伊爾·德米特裏耶維奇·戈爾恰科夫為新的俄羅斯駐克裏米亞前線總司令,並且,讓在維也納的駐奧俄國大使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戈爾恰科夫面見奧地利皇帝約瑟夫,試圖請求和談。

奧地利皇帝約瑟夫大喜,立即開出俄羅斯將多瑙河口和比薩拉比亞南部割讓給摩爾達維亞,而由奧地利永久占領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而塞爾維亞、瓦拉幾亞交由英法兩國共同管理,黑海中立化,禁止各國軍艦通過兩海峽,禁止俄國在黑海沿岸建立或保有兵工廠等限制俄羅斯的條件。

果然,俄羅斯認為難以接受,但願意討價還加,消息一傳出,英法土聯軍當即放下心來。他們都認為,俄羅斯撐不了多久了,戰爭很快便會結束。

只是任誰也想不到的是,新登基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魄力極大,直接宣布所有戰死的俄軍士兵都補助0.2公頃的土地,以此來解除俄軍士兵戰死的後顧之憂。

同時,亞歷山大二世開始著手嘗試解放農奴制的前期準備。

他宣布在立陶宛以及波蘭、基輔等較開明地區的農奴,只要參軍,不但農奴身份得到解放,每個農奴還會收到俄羅斯帝國支付的0.3公頃土地作為酬勞,由他本人——俄羅斯帝國皇帝代為將士們照看耕種,也可以讓他們的家人自行出售或耕種。

而且,為了防止農奴主的反對,只要他們治下的農奴有參軍的,農奴主會收到國家的補償和榮譽,算俄羅斯帝國向他們購買農奴,一年到三年後進行支付,雖然價格沒有真正的農奴高,但也不會太吃虧。同時,為了避免引起這些地區大量的農奴參軍引起地區動蕩,亞歷山大二世直接下令,從中亞、西比利亞和遠東地區四處抓捕戰俘等人口,運至東歐,充當農奴來代替參軍的本地農奴。

命令一下達,整個立陶宛和波蘭等俄羅斯統治的東歐地區,便炸開了鍋,數以十萬計的農奴紛紛要求參軍,甚至還有人自帶獵槍和騾馬,要求上戰場,以便解除自己的農奴身份,換取土地。

亞歷山大二世大喜過望,迅速派出親信秘密組織這批由農奴組成的軍隊,悄悄集結,經過短暫的一個月的集中訓練,便猛然投入克裏米亞戰場的前線。

而正在此時,英法等國聯軍正好結束對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第二次大規模炮擊,聯軍投入了五百多門大炮,發射了十六萬發炮彈。作為回應,要塞內的俄軍用一千門大炮回射了十萬發炮彈。

炮擊了近十天時間,俄軍死傷六千余人,而聯軍方面,法軍僅一千五百余人、英軍三百人的傷亡。整個陣地攻防戰變成了個巨大的拉鋸戰,俄軍雖然死傷慘重,但這時的統帥米哈伊爾·德米特裏耶維奇·戈爾恰科夫已經收到新登基的皇帝亞歷山大二世的密令,說是有大批援軍正從國內趕來,於是,他頂住壓力,不惜代價地強行命令俄軍士兵堅守。

聯軍在炮擊十天後,僅僅前進了100碼,而法軍上千人的死亡,英軍卻只有五分之一,這讓密切關注的法國皇帝大為惱怒,他命令法軍不許作為主力進攻,而是讓英軍作為主力。畢竟,法國的目的是讓沙俄和奧地利、普魯士等關系惡化,如今奧地利與沙俄的關系不容水火,預期的目的已經達成,再參戰,只不過是為了給盟友英國一些面子,同時也希望能早點結束戰爭,瓜分點利益,因此,法軍沒必要再充當冤大頭在前線充當主力。

原本英軍策劃對亞速海的刻赤進行遠征。刻赤是俄軍的後勤中心,俄國內陸運來的補給物資都堆放在這裏,一旦攻占刻赤,或是焚燒掉俄軍的補給物資,戰爭便可提早結束。

但在英法艦隊出發2小時後,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的電報便來了,他命令法軍艦隊返航,說是任何削弱塞瓦斯波托爾圍城部隊的做法都不允許,實際上,大家都明白,他是不想讓法軍的艦隊遭受損失了,想讓英國充當出頭鳥,與俄羅斯血拼。

聯合艦隊中的法國艦船只好返航,英軍失去法國的支援,力量單薄,也只好尾隨法艦返航。

類似的事情屢屢發生。這樣一來,法國皇帝的不願作戰,讓英法聯軍的關系受到重大影響,英軍對法軍的做法很是不滿,許多需要法軍配合的作戰計劃也不斷被取消,盡管勝利在望,英國指揮官卻開始擔憂起聯軍的前景來。

法軍指揮官卡洛波特無奈之下,直接向皇帝辭職,繼續當他的師長。

而此時,英國由維多利亞女王出面,先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提出抗議,要求克裏米亞前線戰場上的法軍全力配合,一道取得戰爭的勝利,同時還代表英國,答應一旦獲得戰爭賠償,百分之五十歸法國,英國只要百分之三十,其余的,歸土耳其和撒丁王國等其他參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