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南方戰事

八月中旬,武昌城中的主要湘軍創始人羅澤南、王錱等,率領一幹湘鄉同鄉將領多人,離開武昌返回湘鄉。隨後陳玉成率領甲三師、彭玉麟率領甲七師和乙十師,投降的韋俊、張子鵬率領原本的太平水師一共四萬五千將士,於八月下旬攻破武昌城。曾國藩自盡,不過臨時前命手下的湘軍將士全部投降討虜軍,除了鮑超、李續宜、褚汝航和夏鑾四將忠於滿清,全部戰死外,其余的湘軍將領,悉數歸降!另外還有俘虜的湖北巡撫青麟,也歸降聖國。

隨後,在九月初,甲三師和甲七師再加五千韋俊太平軍,一同進軍菏南,目前已經占領光州和信陽等地,正往南陽府、汝寧府和潁州府三地進軍。

而最西路的川蜀之地,梁立泰率甲四師、羅瓊樹率甲六師,一北一南,夾擊緟慶府城。沿長江一路攻占夔州府、忠州直隸州、石砫廳和敘州府、瀘州、永川江津等地,不過緟慶城堅固異常,到九月中旬,仍是一直未能攻克。

東路京杭大運河上,這一路討虜軍進軍最為坎坷曲折。

乙三師和乙六師以及石家兄弟率領的義一師,近四萬水陸將士,在過了長江後,得到太平軍水師黎振輝一部的投靠,大敗清兵於三汊河大營,合力攻破了江北大營,斬殺清軍四千余人,俘虜九千余人,繳獲無數。爾後,於九月上旬圍攻揚州城。

兩江總督怡良和欽差大臣托明阿兩人相互彈劾攻擊,惹怒了鹹豐,兩人均被罷免官職,去職留任。

由於揚州城內的糧食都運往江北大營,導致城內缺糧,守城的兩江總督怡良和一幹手下,從城內百姓身上搜刮錢糧,大肆搶掠,終於逼起揚州城內的地方豪族不堪重負,暗暗組織鄉民和團勇充當內應,聯絡城外的討虜軍一同攻城,在城內地方鄉勇的配合下,於九月中旬攻克揚州城。

江總督怡良吞金自盡,刑部侍郎雷以諴和提督陳金綬城破時戰死,總兵陳勝元和秦定三兩人投降討虜軍。而江南提督和春趁亂化妝逃走,投奔已經逃至寶應城的托明阿。

隨後,九月底,乙三師和乙六師以及投降的太平軍將士,一路攻占高郵、寶應等城,一路北上準備圍攻淮安府。

清妖派內閣學士勝保為統管黃淮軍務的欽差大臣,會同汕東巡撫崇恩等地方官吏,督兵趕到淮安府的黃河邊上的清河縣,為了攻擊討虜軍,清妖竟然不顧淮安的清江浦至板閘、楊家廟集和淮安府城這段運河沿線一帶,聚集有近六十萬人口,悍然決口黃河,水淹整個淮安府一帶的水系。

幸好,運河與黃河相通,板閘過後才,黃河之水才開始洶湧而下,沖入淮安城及各處密布的河網。盡管有板閘的阻擋限制,但畢竟是黃河之水決口,哪怕是小決口,依舊將本就低窪的整個淮安城區一帶淹沒。

幸而有少量甲十師的水師和太平軍水師黎振輝一部的大量船只,討虜軍將士損失不是太慘,但仍舊讓乙三師和乙六師被洪水吞沒近一千五百余人,軍糧和沿途的俘獲財物更是悉數被洪水沖走。

最為慘烈的是淮安府城外、運河沿岸的城鎮、村莊裏的百姓,有上十萬人家園被毀,上萬人被洪水沖走,數千浮屍水面,而淮安府城內,幸得城墻阻擋,水勢上升較慢,但也死傷數千人。一時間,整個淮安府一帶,屍橫遍野,處處哭聲。而且,最關鍵的是,糧食沒了,洪水退去之後,馬上便面臨著饑荒和瘟疫,只怕到時死的人還要更多。

清妖的這一決口,確實達到了他們的目的,討虜軍無力再繼續北上進軍了。而淮安府知府恒廉率親信逃竄,山陽縣知縣顧思堯率領鄉紳百姓開淮安城投降討虜軍。雖然是不費吹灰之力地占領了淮安府城,但也接過了一個巨大的包袱。

不過,討虜軍在以林啟榮為首的將領率領下,組織營救。數百船只四處搭救落難百姓,並將城中被淹百姓移往高處。

幸好,山陽知縣顧思堯倒算為民的清官,對於清廷如此做派,不顧百姓故意決口黃河,異常失望,又看見討虜軍將士對待百姓甚是關愛,便率領鄉勇,配合討虜軍將士,維護城內治安,積極安撫、營救百姓。

淮安府一帶在四年前便發生過一次黃河自然決口,當時洪澤湖、六塘河大溢,洪澤湖最高水位也讓淮安城進水,而鹹豐二年開始,淮北大旱,運河斷流,溝塘無水,地表開裂,遍野如焚。淮河流域又遭蝗災,飛蝗蔽日,黑壓壓,烏沉沉,滾作隱雷,過境處齒噬牙咬,禾苗草木俱盡。

遭災後的淮安,直到現在還沒恢復過來,又遇此次洪災,眾百姓本以為沒了活路,不想在討虜軍的積極賑災下,甚至將軍中的兵糧也拿了一半出來賑災,活人無數,讓淮安一帶的百姓活命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