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兵工廠投產

這家新建的兵工廠,臨時負責人卻是許祥光。

原本,馮雲山準備在烏石鎮上建設一家機器廠,偏向生產武器的機器廠。但後來,馮雲山改變了主意,在廣州的東湖碼頭邊興建一家大型機器廠,這樣進出設備都在珠江口上,運輸方便得多。

而烏石鎮卻不大具備這種條件,但卻很適合兵工廠。烏石鎮上變有南洋公司的第一鋼鐵廠,可以為兵工廠提供鋼鐵,非常近,烏石鎮又處在北江邊上,武器運輸也算方便,而且,鐵路又開始修建,最關鍵的是,烏石鎮地處偏僻,避免了敵對勢力的奸細偵查。

因此馮雲山最終確定在烏石鎮興建聖國的第一座兵工廠。這個兵工廠直接隸屬於聖王王府,由討虜軍總參謀部的後勤處負責。因此,作為副處長的許祥光便被調派過去組建。

從普魯士拆下一些兵工廠設備,兵負責安裝的兩名普魯士兵工廠專家,被許祥光忽悠得已經加入聖國國籍,成為首批獲聘的洋專家。

也正因為如此,兵工廠才會建設的這麽快。不過,現在兵工廠也還是只有一個初步的雛形,只有火藥廠、底火廠、火槍廠、鑄造廠、子彈炮彈廠以及核心的機器廠等。

整個兵工廠在烏石鎮的邊上,已經連綿到旁邊的山裏。不過,作為兵工廠,本就不需要一大片的平地,只是有幾台需要用水的機器,設在靠北江的河邊。

兵工廠約有三千多號人,都是許祥光從討虜軍中抽調受傷或者不大適合上戰場之人,交給兩個普魯士專家培訓管理。

設備組裝完成後,許祥光帶領近三千人,聽從兩個普魯士洋專家的指揮,逐個機器、逐個分廠進行調試。

每個分廠都配有成套機器設備。

火藥廠自不必多說,原來桂陽都有一家,只不過全是手工作坊。

而現在作為聖國第一家兵工廠裏的基礎分廠,單廠房和場地、工人便比桂陽的多得多,最重要的是,已經不是純人工的作坊了。

規模比原來的大了近十倍,用作坊已經不合適了。火藥廠一共有五套洋藥碾機,一共新建五套碾藥設施,對原有火硝、磨磺、燒炭等原料也全部采用設備規模化制造,擴大制造能力,加大火藥產量,現在,黑火藥日產最高可以達到近8百公斤。

原來的永州和桂陽產的火硝和硫磺已經不足,從西洋購買火硝硫磺運費太貴,許祥光寧願花高價從滿清境內購買,另外,討虜軍新占的台灣府也發現了一些硫磺礦,只要再過段時間加大開采,便能滿足生產。

並且,許祥光還在烏石鎮的北江對面圈了百畝土地,新建了十座火藥庫,準備用來儲存生產出來的火藥。許祥光說,他已經請求討虜軍總參謀部派兵進行守衛。

底火廠卻不是後世那種銅冒子彈屁股後面的那種底火,而還只是紙包底火,專門供德萊賽M1841針發槍的子彈裏使用。說白了,就是給後面的子彈炮彈廠生產底火配件的。

雷蒜汞倒是不用愁了。聖王早就已經自行研制出了雷酸汞。濃硝酸在桂陽早就存著一大批了,都是用濃硫酸生產出來的。汞和酒精也都是要多少有多少,只不過是成本有些高,差不多跟從普魯士直接采購差不多了,但總算自己能生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火槍廠。這也是馮雲山從普魯士買來的那個兵工廠的主要設備和圖紙。

也許是普魯士太想與聖國結盟,不但將查爾維爾MLE1816型號的燧發滑膛槍以及MLE1842擊發滑膛槍兩種槍型的圖紙直接送給了馮雲山,而且將他們自行研發出來的比較先進的德萊賽M1841針發槍的圖紙和技術說明也打包在兵工廠設備中賣給了聖國。

因此,許祥光欣喜萬分地向馮雲山報喜,在他的張羅組織下,當然,馮雲山知道,肯定主要是靠那兩名“投靠”聖國的普魯士兵工廠專家,火槍廠順利投產。

一共生產出兩批次的火槍,一批是查爾維爾MLE1816型號的燧發滑膛槍,一共10杆。另一批是德萊賽M1841針發槍,一共5杆。經過試驗,雖然比從洋人手中買的火槍還差些精度,但也差不了多少。並且,經過兩名專家的查證,不是機器設備問題,而是操作機器生產槍支零部件的工人,技藝還不熟練,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練手,機器操作熟悉了,這個問題便會很好地解決。

按照,許祥光的估算,火槍廠大概一天能生產查爾維爾滑膛火槍20枝,德萊賽M1841針發槍8枝。老實說,許祥光似乎很滿意這個產量,但馮雲山卻有些郁悶,這個產量似乎有些低啊,不過,這只是初期,等過段時間,工人們都熟練起來,機器廠也能生產各類機器了,再說。不行,增加工人,增加機器,一句話,產量不夠,老子就砸錢砸得你夠!

不過,看到報告中的下一頁,馮雲山很快就有些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