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分配洋槍,準備出兵

討虜軍的架構搭建出來後,馮雲山讓人騎快馬將《中華討虜軍編制章程》和將領任命書送達廣州以外的各地。

《章程》中並未規定將士們的軍餉是多少。因為原來大家都是聖教教眾,都是共用聖庫,全部為集體財產,不發軍餉,只有立大功才會封賞。所以,暫時,馮雲山並不打算馬上就發餉來激勵將士,等占這套軍制和軍銜徹底穩固下來,大家都熟悉了,再按軍銜來規定軍餉也不遲。

……

討虜軍的絕大部分為日後陸軍步兵方向發展,只有羅大綱率領的甲五師、梁培友率領的乙五師為水軍。

新的軍制出來以後,各師旅將領紛紛整編自己的手下,精中選精,優中選優,搶先一步將自己原來中意的人員選在手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人員太多,馮雲山不可能去操持,只能讓各師旅長自己去選人了。

而各師旅長,大多又都是挑選自己的老部下充當各級團、營長,再一路由上至下,直到排長、班長。而班排長,也就是原來的兩司馬等,則挑選自己認為最可靠作戰最勇猛的士兵,作為自己的手下。

雖說這種自上而下的挑選,會埋沒一些人才,但卻提高了指揮效率,指揮起來,上面的將領得心應手。

挑選人員也大為加快!沒幾天時間,在廣州城附近的甲一師、甲三師、甲五師、甲八師以及乙一師、乙二師、乙五師,都滿了編制人數。

還剩下一些人沒有挑選完成,馮雲山又讓挑選了二萬人,派遣送至與清兵交界的永州府、郴州等地,組成其余的幾個師,加強防禦。

士兵到位,剩下便是武器。

所謂近水樓台先的得月。在廣州附近的幾個師的師長,便一齊來找馮雲山要洋槍。

現在改制完成,馮雲山也想將洋槍早點發下去,配給將士們使用,盡快讓他們熟悉起來,提高戰力。

上次為了緊急出兵趕赴救援虎門炮台,發下去的三千多支洋槍,早就重新收了回來。加上英國人賠付的二千杆布朗貝斯前膛燧發槍,目前巡撫衙門庫房裏存放著8600杆各類洋槍,還有繳獲以及英國人賠付的一共二十三門可以發射榴彈的野戰炮。

見羅大綱、林鳳祥、陳玉成、陳天仕、何祿、黃鼎鳳、梁培友幾人圍著自己團團轉,一副猴急的模樣,馮雲山笑道:“你們幾個也別做出一副如此模樣了。還有李開芳、梁立泰他們好多人沒能來呢,都分給你們,他們要埋怨本王厚此薄彼了。”

見眾人還是眼巴巴地隨著自己,馮雲山無奈地道:“人多槍少,乙等師和旅就先不分了。水師有繳獲的軍艦了,洋槍也別要了,不過,大綱兄弟,為了您的安全,還是給您的警衛營配10杆德萊賽針發火槍,50杆布朗貝斯燧發滑膛槍。”

這話一出來,何祿梁培友等乙等師師長便是臉上一暗,尤其是梁培友,不但是乙等師,還是水師,只怕下次有槍也輪不到他們。

羅大綱忙謝過聖王,他的心思沒在洋槍上。等繳獲的軍艦修理好,怎麽分那些洋人的軍艦,才是他最緊張的。

剩下的範圍便不多了,就是甲等師,林鳳祥、陳玉成、陳天仕三人便繃緊了,等待馮雲山分配。

“其他地方的討虜軍兄弟沒接觸過洋槍,也要讓他們提前熟悉下,輪流訓練。所以,每師配置差不多二連火力的洋槍,200杆;每乙等師配置一連火力的洋槍,130杆;其他各旅各配一排的洋槍,湊40杆吧。這樣還剩下6510杆洋槍。”馮雲山心算著數字,其實非常平常。

但在眾將士眼中,卻是神一般的存在。上百上千的數字,在他們看來,一定要賬房先生通過算盤撥弄半天才能算出來。

“本王另外要調用110杆德萊賽針發火槍和100杆查爾維爾擊發滑膛槍,就只剩下6300杆洋槍,還有23門洋人的野戰炮。”馮雲山瞧見眾人肉痛的眼神,不由暗嘆,洋槍還是太少了,下一批洋槍不知那些洋人什麽時候才能再運過來。

“洋槍一定要集中火力使用,發揮的作用才能最大化。”馮雲山一邊解釋,一邊開始分配:“因此,本王決定,配給甲一師和甲三師各2500杆洋槍,燧發滑膛槍1500杆,擊發滑膛槍1000杆。還有20門洋人的野戰炮,都分給甲一師。至於甲八師,天仕兄弟,剩下的1300杆燧發滑膛槍和3門野戰炮便都配給你們吧。”

林鳳祥、陳玉成、陳天仕頓時都興高采烈,有了洋槍,自然出征的機會便多了,立功的機會自然也隨之增加,不興奮才怪。

其他人一臉羨慕地盯著三人,尤其是林鳳祥,不過他們跟甲等師的師長相比,確實資歷低,功勞少,只能盼著下次了。

分配完武器,馮雲山讓各師抓緊時間熟悉人員和軍制,盡快進入臨戰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