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聖軍改制(下)

師:師只比旅高半級,同旅一樣,同樣為區域性獨立作戰單位。分為甲等師、乙等師二種。

師部內有師長、師執委、副師長、師副執委、師參謀長、副參謀長等人,同樣在師部內設立參謀部,由師參謀長主管。

師部內還設有直屬的警衛營、偵查營、傳令連、醫護排、炊事後勤排等。

甲等師含6個主戰步兵團,再加2個單獨的600人的炮兵團和1個600人的工兵團,還有1個400人的特戰營和1個400人的敢死營,合計9個團,計11500人。

乙等師含6個主戰步兵團,再加1個單獨的600人的炮兵團和1個500人的工兵團,合計8個團,計10000人。

軍:軍是設置的最大作戰單元,主要按地域進行劃分。

目前討虜軍整個設置為五軍,廣東境內的為中華討虜軍第一軍和第二軍,廣西境內的為第三軍,而湘南一帶,則為第四軍,原來湘江上的水師及珠江口水師,包括珠江沿岸炮台等,劃為第五軍。

原有的“太平聖軍”職務廢除後,統一采用《中華討虜軍編制章程》中規定的軍職,所有原軍職人員,重新自上而下進行選用。

軍級人員目前暫不任命,師級以下,根據軍銜和職位,自動轉職。

《中華討虜軍編制章程》中又規定了軍隊的軍銜等級。

從高至低,依次為:

元帥,由馮雲山親自擔任。

將官:上將、中將、少將。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士官: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上等兵、列兵。

《章程》還補充規定了原來的太平聖軍層級和新的軍銜層級及配套職務的對應關系。

原來的太平聖軍中普通聖兵對應士兵和士官,根據入伍年齡和立功大小,進行劃分。

原來的兩司馬對應少尉軍銜,轉任班長或排長;

卒長對應中尉及上尉軍銜,轉任連州;

旅帥對應少校軍銜,轉任營長;

師帥對應中校軍銜,轉任副團長;

軍帥對應上校軍銜或大校軍銜,轉任團長或副旅長;

而監軍、總制和將軍對應少將軍銜,轉任旅長或副師長;

檢點和指揮對應中將軍銜,轉任師長。

丞相以上對應上將軍銜;皆轉任師長及以上。

這樣一來,所有人員的編制、職務及對應軍銜,都較為明確。

當然,具體一些細節,《章程》無法面面俱到,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認定。

同時,馮雲山為了加強對軍隊管理,配合推進軍制改革,根據手下主要將領的積功情況,準備對立功人員進行了晉升提拔。

當然,這還是新成立的中華復興會下面的內務部還沒正式建立起來,否則,這樣的考核提拔人員,便由他們來完成。

……

《中華討虜軍編制章程》一公布,剛開始並未引起大家的注意,因為聖軍當中,識字的人實在是太少。但一兩個時辰後,隨著一些識字又好事的人,站在張貼的《章程》前搖頭晃腦地念出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聖兵前去盤問。

半天過後,整個廣州城裏城外駐紮的聖兵都聽說了整個消息,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當天中午,便有三十多名廣西老兄弟,手持長矛牌刀,聚集到馮雲山住的廣東巡撫衙門外,要求見聖王。

馮雲山面對這些聖教的死忠分子,有些苦笑,他知道改動聖教,肯定會有教中老兄弟出言反對,但沒想到會有幾十名之多。

要知道,當初在道州,他率領的多半是牌尾,一千多戰兵中,大部分是羅大綱手下的天地會水軍,只有當初後軍梁立泰手下和馮雲山自己的親衛這四五百廣西老兄弟。如今這幫牌尾已經大多在道州桂陽等地安定下來,跟隨他到一路殺到廣州的廣西老兄弟,除了親衛外,一共也就那麽百余來個。

而這百來個人中,居然就來了三十多個,對自己該聖教的名稱有意見,說明這聖教已經深入他們的骨髓之中。

馮雲山假裝生氣道:“諸位都是廣西老兄弟,也是聖教中的老人,我就不自稱本王了!老兄弟們,你們當中至少有一半多是雲山親自帶著入教的,我本以為,雲山做的一切,你們都會支持才對。沒想到,你們居然能會當眾到我住地來質問我,這是什麽?這是逼宮嗎?”

眾人見馮雲山發火,均不敢說話了。但沒得到解釋,又不甘心就此離去。

這時,馮雲山看見人群中的一名四十余歲的黑臉漢子,道:“李春發,連你也來了?你當年在貴縣武樂圩集,快要餓死,是誰幫你尋了一份差事,發展你入教?”

那名叫李春發的黑臉漢子尷尬地道:“聖王,其實……唉,聖王,我不是要反對您改聖教,您做什麽我都支持!是有老兄弟說聖王其實是被天地會的人脅迫了,這才要廢除聖教的,我這才和老兄弟一道到您住的地方來要求見您,看看誰敢動我們的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