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火藥和水泥

送走曾水源,馮雲山不由心生一股危機感!歷史已經偏離了既有的軌道,現在很多事情已不可預料,一切都要靠自己的真正實力來立足於世。本以為自己已經獨立出來,沒想到還是要受太平軍的影響,一切,都是因為自己實力還不夠強大!

第二天一早,署理聖殿薄書劉又卿來報,九嶷山那邊硝石礦和煉硝工場已經投產,第一批提煉出來的硝粉,已經送到桂陽。

馮雲山連忙來到城西寶山礦區的硫磺礦旁邊的火藥工場。這個工場是原來清朝官府留下來的,羅大綱帶兵打過來的時候,特意派兵占領了硫磺礦和這個火藥工場。工場大門開著,門口站了數名聖兵守衛。門外側面,幾十號人圍著馬車和大堆貨物,為首之人卻是周勝富。原來他們從九嶷山運來硝粉,到了火藥工場門口卻不讓進去,只得找到劉又卿,不想驚動了馮雲山。

陳水太過來,門口守衛才放行。火藥工場和陳水太的這份嚴謹,倒讓馮雲山很是贊嘆。陳水太以為自己耽誤了聖王時間,心中忐忑,忙叫人幫忙,一起將硝粉搬到火藥工場裏面,有點將功補過的意味在裏面,馮雲山見狀,拍拍他肩膀,表示自己很滿意。陳水太這才心安。

馮雲山還是第一次來這個老式火藥配制工場。

最前面位置,是在大廳內,放有幾個木制的斜道,斜道頂部是個錐形漏鬥,內有刻度,幾個斜道下部同時對準中間一個大缸。漏鬥裏放入硝粉、木炭、硫磺等物,便可通過木制斜道自動滑入大缸中,混合在一起,配成火藥。

再往中間,有個大天井,上面搭設大棚,下面幾座大石磨,可以用牛拉磨,也可以人工推磨,有黑有黃。顯然,黑的是經常用來磨碎木炭粉,造成石磨變黑了,黃的則是磨硫磺用的。

再往後,則是一座陶瓷蒸缸,上有蓋,下有孔。馮雲山不知這陶瓷缸做何作用。卻是陳水太找來原先在火藥工場裏的幾名工匠,解釋說是用來蒸硫。

原來,天熱的硫磺礦,雖然含硫較高,但還是有較多雜質,碎石廢礦等在所難免,若是混摻雜到火藥中,定然影響威力和起爆效果,因此便有這麽一道加工硫磺的工藝,稱之為蒸硫。

馮雲山想想,也對。硫磺熔點不高,好像才一百多度,用這陶瓷缸盛滿硫磺礦石,加熱,到了一百多度後,礦石中的硫磺便熔化成硫水,而雜質石頭等卻絲毫不動,再將陶瓷缸體下部的孔塞打開,硫水邊流了出來,便是幹凈的純硫磺了。

想不到古人沒學過物理化學,卻比我這學過物理化學的人,更會運用這些知識。馮雲山不由暗自佩服。

桂陽這邊缺少一個專門負責火藥配置的管事之人,周勝富的到來,正好解決缺人問題。陳水太雖然暫時負責看管這個火藥工場,但他畢竟對火藥配置不大熟悉,另外桂陽周邊好多礦場也需要他派人盯著,現在周勝富來了,馮雲山便讓他專心看管礦場。

周勝富倒是沒任何意見。九嶷山那邊的硝石礦場,已經投產正常,煉硝工場也開始運作,按照馮雲山說的工藝方法,那邊的一些工匠也都是廣西老兄弟等可靠之人,他在不在都沒問題。

既然決定由周勝富負責太平聖軍的第一個火藥工場,馮雲山便將自己知道的最佳黑火藥配方,告訴他。

一直以來,從明代到滿清,黑火藥配方雖然都是采用硝、硫、炭三種組成,但根據配比不同,威力和效果的差別還是很大。不是硫磺偏多,便是木炭偏多,用來發射火槍,威力就大減。馮雲山記得,槍擊類黑火藥的最佳配方便是15、2、3的比例,也就是硝、硫、炭的比率分別為75%、10%、15%,作為槍用發射火藥。而火炮的發射火藥,則是硝、硫、炭配比率分別為78%、8%、14%。

周勝富連忙用筆記錄下來,他與周勝坤倆兄弟,是最早一批由馮雲山親手介紹入聖教的老人,對聖王最是忠誠不過。這也是當初,馮雲山為何非要將他們兄弟帶走的原因,正因為如此,馮雲山才會將這機密的火藥配方告訴他。

交代完配方,馮雲山囑咐周周勝富分開安排工匠進行火藥配置,配方的比例不能透露出去,由周周勝富本人掌握,不能再告訴他人。同時,設法將以前聖庫中老的火藥再添加點硝粉和硫粉,以達到最佳配方的比例。

忙完火藥工場的事情,馮雲山又領著左宗棠、黃益蕓和署理聖殿薄書劉又卿,再挑選信得過的廣西老兄弟冶煉工匠數人,來到桂陽城北的石山邊上。

石山周圍因全是石灰石而得名。馮雲山來這,是因為看見桂陽城墻全是石塊和青磚砌成,讓他想到了後世的一種最常用的建築材料——水泥!

水泥的制備非常簡單,這其實就是一層窗戶紙,捅沒捅破的事情。關鍵是能不能想到這個制備水泥的配方。其實早在十九世紀初,英國已經發明了稱之為“波特蘭水泥”的一種水泥材料,但相對於落後封閉的滿清,這還是神奇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