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占領道州(上)

得鄭家瑤寨山民的加入,後軍可戰之兵增加二百余人。淘汰下來的一百余名體弱老病瑤民,全部充入牌尾之中。

馮雲山又將一路脅迫的百姓喚出,其中有不願跟隨天國者四百余人,眼下也不再擔心他們暴露行蹤,便發些許銅錢,令其結伴自行歸家。

其余七百多名百姓,也許因為這幾天有能吃飽的飯食,都或真或假願意加入聖教,便在其中挑選了三百名青壯,編入聖兵,另四百還是編入牌尾。

鄭元伯授予卒長職,選其弟侄四人授予兩司馬,選力勇者為伍長,其余皆普通聖兵,將眾人妥善安置。

到夜裏,有探聽道州城中消息的細作來報,道州城中有守軍不足一千,由清軍提督余萬清、遊擊將軍瞿我謙、知州王揆一率領。余萬清原本率領的三千清軍,從全州退守道州城,其中二千五百余人前幾日已被北調永州,拱衛府城去了。

馮雲山大喜,既然清軍抽調道州守兵去永州防守,肯定是天國主力已經到永州,清軍受到威脅才會調兵。

太平軍從金田起義開始,便一直是擰成一團,從未大範圍分兵過。清軍見天平軍主力抵達永州,決然不會想到還有一支太平軍會在後面半途折轉方向,攻向道州。

果然,一切都如他所預料,道州城果然兵力薄弱。待他率太平軍一到城外,想必那個畏戰怕死的提督余萬清,會跟歷史上一樣,送份大禮給自己。

次日,馮雲山命太平軍拉開隊伍,多豎旗幟,壯大軍勢,分兵兩路向道州縣城進發。一路由李開芳、羅大綱統領後一軍千人,順一條名為瀧水的山澗溪水,順水而下;另一路由林鳳祥、梁立泰統領後二軍一千三百余人,順著山隘口往道州城的官道一路進發。

馮雲山將細作營繼續散發出去,命曾觀瀾負責收集附近清軍情報。他自己則率親衛營和其他輜重、牌尾眾人跟隨後二軍身後,一路拉著樹枝托在地上,弄得塵土飛揚,浩浩蕩蕩地開向道州城。一時間,所經之路,鄉民和官紳紛紛打探,各自傳言,很快,道州周邊不論百姓還是官府,都得知有大股廣西來的太平軍打過來了。

經過道州城西南四十裏的壽雁圩,有鄉民陳天仕、陳水太率壯丁四百人趕來投靠,再過永豐集,蔣天益、胡苟率三百人來附,均授予卒長職。一路所過,鄉紳躲避,大戶封門,窮苦百姓如影隨行。

太平軍在投奔的鄉民帶領下,將作惡多端的鄉紳抄家,財物糧食充入聖庫,田土地契收繳,閑雜等物分派鄉民,一時鄉間百姓轟動響應,奔走相告。

聲勢浩大的太平軍來到一座九裏長的山前,山不高,卻有薄薄的雲霧在山間環繞。

林鳳祥一問新附鄉民,才知此山名叫雲山。

林鳳祥大驚,想不到真有叫雲山的地方,不由暗自感慨天父的無所不能。

眾人得知前面橫跨,擋住去道州城的小山就是天父諭旨二十四字真言中的“雲山”,一時群情激昂,軍勢大振。

太平軍中紛紛流傳著前幾日南王在無字天書上,口噴天父賜予的紅色二十四字真言,新投入太平軍的民壯紛紛精神大振,均覺真有天帝,且就在教眾身邊護衛眾人。

其時已到天黑時分,林鳳祥和梁立泰帶領後二軍,加上新附的七百人,共二千余人,舉旗列陣在雲山之前,燃燒上千火堆。後面馮雲山又率眾女營、牌尾輜重部隊,沿山兩面燃起數千道篝火,蔚為壯觀。

道州城內,湖南提督余萬清在五十余名親衛的簇擁下,登上道州西城樓,一望雲山腳下,密密麻麻望不到邊的篝火,旗幟來往,人影攢動,恐不下上萬兵馬。

聽聞有大鼓粵賊進軍道州的消息後,他就派出十余名細作前去打探。

沒料,城內派出的探子只回來三名,而且都是粗粗打探就急忙回城,一臉畏懼地向他稟報,有大股粵賊直奔道州城而來,人數更是漫山遍野,數都數不清。一開始他還不信探子所言,如今一看城外,果真粵賊如潮水般,一旦攻城,很快就能淹沒道州。

余萬清心驚膽寒,忙命親衛護衛他下城,將防守西城門的二百多親衛也叫下城樓,率領所有親衛三百余人,連夜從道州西城門出城。有親衛官兵問何故出城,余萬清正色道:“守城不如守險,禦賊不如剿賊!本標率親衛出城尋找戰機。”親衛恍然。

城外太平軍大營,馮雲山剛準備入睡,曾觀瀾神神秘秘地帶著一個三十來歲的文士,來求見。

“小人何見機拜見天國南王!”文士一見馮雲山,大禮參拜。

“免禮,你深夜見我,所謂何來?”馮雲山一臉平靜地問道。

“小人乃道州城中貢生,因不願再為滿清奴役,聞天國天兵掃除滿賊,出師道州。小人熟悉城中清兵布置,特來拜見南王,願為我天兵引路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