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塵囂(五)(第2/2頁)

行軍在外,遼國天子那張閃閃發亮的禦帳不便張掛,耶律乙辛日常起居便都在他身後這一輛巨大的馬車上。

想必大遼天子的車輦越境的消息已經傳到開封,不知章惇、韓岡聽說之後,又會是什麽樣的反應。

不過耶律乙辛現在沒有精力去猜測敵人的想法,他現在正想著接下來的布局。

宋遼萬裏疆界仿佛一盤已經進入中盤交鋒的棋局,現在棋盤上雙方爭奪最激烈的就是定州路這一處,在外圍下過幾處閑子,耶律乙辛的注意力也集中到了定州路這裏來——確切一點地說,是京保鐵路沿線。

當鐵路出現在這個世間,就取代了世上所有險關要隘,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耶律乙辛不會放過京保鐵路,因為宋人想他這麽做,而他也想讓宋人如此認為。

就在昨天,耶律乙辛剛剛送走了十幾支馬軍千人隊。

這十幾支馬軍,分別選自各部宮分軍和皮室軍,並各安排了一支神火軍的騎炮隊隨行。

每一支騎炮隊的人數雖不多,可都是從大遼治下千萬部族的貴人子弟組成,人人習練火器,身攜長短槍,用馬背著大遼獨有的鷹炮,口徑一寸許,看著小,但轟擊村鎮的圍墻大門,威力綽綽有余。即使轟不破,也能給守軍足夠的威嚇。

除此之外,更有威力強大的炸藥包,區區十幾斤重的炸藥包,只要放對位置,炸垮一道三尺厚的寨墻不成問題。

宋人的作戰方針還是固守,固守城池,固守營壘,唯獨不敢跟著大遼騎兵遠飆四方。這樣一來,只要分出一部分兵馬,盯著城池營壘,剩下的軍力,就能自由的攻擊,去做他們很久以前一直在做,如今卻不能做的事——打草谷。

前面最早進入宋境的幾支騎隊傳回消息,好幾個村子,都是聽到炮聲就開門了。盡管有損傷,但好歹大多數人都保住了性命,希望這個消息傳出去後,宋人的村寨都能老老實實地開門,要是宋國的城池守將也都能老實開城,那就更好了。

但消息並不全然是好的,一支早前過河的千人隊在高陽關附近失去了消息,另有兩支千人隊遭受到了伏擊,損失過半,最後只能選擇倉促回返。

從已經傳回消息的幾支騎兵的回報來看,他們所受到的反擊並不激烈,宋人的策略是避實擊虛,抓小放大。看起來是膽怯、保守,但換個角度去想,何嘗不是宋人想要逼迫已經散布出去打草谷的隊伍集結起來,避免被一個個吃掉。

“宋人是想要早點決戰的。”

稍晚一點,耶律乙辛在車廂中,對他的孫子說道。

耶律懷慶昨日才從上京道回來,日夜兼程奔波了多日。而他的父親,大遼太子,數日前就已從耶律乙辛身邊消失了。

他聽到耶律乙辛的說話,放下手中正切肉的刀匕,正容道,“既然是宋人想要我們做的,那我們就不能做。”

耶律乙辛點點頭,“是不能做啊。”

他端起銀盞,將熱騰騰的新鮮馬奶一飲而盡。

主力決戰是宋人最想做的,卻是耶律乙辛想要避免的。

在宋國境內,靠近鐵路的位置上,任何一處適合數萬大軍進行決戰的地方,十裏之內,都有一座或幾座擁有火炮的城寨、堡壘。

兩軍交戰正酣時,那些城寨、堡壘隨時可能殺出一支伏兵來,為了避免腹背受敵,就要分出一部兵馬盯住這些城寨。

這等於是綁著一只手與敵人交鋒,是任何一位主帥都想要避免的局面。

“你覺得接下來該怎麽做?”耶律乙辛問著孫子。

耶律懷慶反復思量了一番,“孫兒覺得還是加派兵馬,在宋境內多打草谷,然後撤回國中。以章惇、韓岡的性格,肯定會命宋軍出境報復。那樣一來,正好可以在國中伏擊宋軍。”

他沒什麽把握的瞅著耶律乙辛,耶律乙辛沒有說是,也沒有說不是,而是問,“知道你父去哪兒了?”

耶律懷慶點頭,“孫兒知道。”

“覺得祖父的安排如何?”

見到耶律乙辛微帶得意的笑容,耶律懷慶明了於心,立刻拜伏於地,“祖父神機妙算,世間無匹。”

耶律乙辛開懷笑道,“你能想得到,也算是有長進了。”

得到祖父的誇獎,耶律懷慶心情大好,亦是喜笑顏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