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中)(第2/2頁)

但在軌道上奔行的車輛怎麽收稅?

軌道很明顯有個特點,就是不能隨意停擺。一旦馬車在軌道上停下來那就不知要耽擱多少時間,就這麽一條路,後面的車子超不到前面去,前面停了,後面就必須停。這麽一來,整條路都不得不中斷。

所以在韓岡制定規程中,所有的有軌馬車,在路上都不能隨意停下來。如果挽馬出事了,丟下馬繼續上路,如果車子壞了,就要把車子拉下軌道,絕不能空占著道路。

所有的車夫和押車在韓岡的要求下,都經過了上崗前培訓,一幹應急預案應是讓他們背了下來,一旦沒有依照預案處理緊急事件,那就是絕無二話的重罰。

既然在兩條路軌上奔馳的馬車不可能停下來,更不能在道路上拉上一道鹿角坐地分財,想要在對坐在有軌馬車上的乘客和貨主收稅,就只有在上車和下車的時候。

稅卡一個縣少的設一個,多的能設兩三個,這是處於交通要道上的各州縣極重要的財政來源,同時更是當地官員胥吏們的聚寶盆,他們從道路上弄到的財物遠比官府要多得多。可商旅行人一旦在山陰、山陽港上了船,船只穿州過縣,稅卡還有什麽用?

其實方城軌道還好,僅是六十裏而已,只與唐州方城、汝州葉縣有瓜葛,就是綿長的兩段漕渠,也有汴河或是京東五丈河的前例可以依循。

但如果日後修建更長的軌道,兩百裏、三百裏,穿越多個州府,那問題就嚴重了,會造成大量稅收流失。

“韓龍圖那裏據說已經有了腹案。”

“什麽腹案?”

“即是腹案,在下如何得知?”方興笑道,“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龍圖是不會讓朝廷虧錢的。”

……

低頭批閱著永遠也不見減少的公文,呂惠卿突然擡起頭來,“京西的漕糧大概就要開始運送了。”

“襄漢漕運應該是今天還是明天才開通吧?”呂升卿驚訝道。“不是說要等山陰、山陽兩港的碼頭修好後,才會開始運糧嗎?”

“碼頭沒修好,運不了綱糧。不過普通的行人已經可以走這條線了,都已經開通一個月了。乘坐過方城軌道上的有軌馬車的,已經有不少人抵達京城了。”

“贊好的多,還是罵的多?”呂升卿問道。

“倒是沒聽到幾人在罵,多是叫好的。花費少、速度快,”呂惠卿漫不經意地將手上的公事放到一邊去,“等京西事了,我倒想提議讓他去河北主持修造軌道。不知他是想著獨占全功?還是願意大家分一分的好?”

“這不是分不分功的事。”呂升卿搖搖頭,“有人想著一步登天,去烏寺喝佛罵祖一巡,就能直沖雲霄。而韓岡是一心做事,比起走禦史之路,更得聖心。就算強去掛個名字,最後也是得罪人。反正他又回不了京城,他如果想去河北,讓他自己上書好了,何苦去招惹他?”

其實呂惠卿很清楚,韓岡在外做事,得到的成果有助於國,對穩定朝堂的政局有莫大的好處。既然如此當然就不能讓韓岡回京,得讓他一個路一個州地跑過去。

朝堂上的政爭,最常見的結果就是一方得勢,一方出外。失敗的一方,並不會受到太大的責罰。不能在朝中任職,就是政治失敗的象征。

韓岡眼下既然要在外任官一段不短的時間,朝堂上的重臣,沒一個願意去跟他過不去。天子不敢重用他,不代表天子不期待他的成果,若是有人幹擾到韓岡做的正經事,天子也不會輕饒。只是呂惠卿另有想法。

“找個看起來沒關系的,讓他提議在河北鋪設軌道。運兵、阻敵的好處讓他好生的說上一說。”呂惠卿擡手阻止想勸諫的弟弟,“王禹玉想著穩住相位,竟然支持種諤直攻興靈。正好眼下有這個機會,擋他一下也是好的。”

“韓岡支持種諤?”

呂惠卿搖頭:“這就不知道了,不過也沒必要知道。我這不是讓他可以繼續立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