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五)(第2/2頁)

而另外一樁案子,也就是官營水磨坊的廂軍士卒團聚起來,沖擊韓家宅邸的案子,已經變成了廂軍士兵無事嘯聚、謀圖不軌。呂惠卿的極力主張,終於讓趙頊也覺得被煽動起來的廂軍士卒,也的確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不能輕易地放過。而且這樁案子更是從一開始的指使者,在禦史台中牽扯到了宰相馮京的身上。

兩樁案子,讓兩府之中的宰執們變得更加對立,之間的矛盾也更加銳利。此事的朝堂上,宰輔們也只記得互相攻擊,讓朝廷政事運轉也漸次緩慢下來。

趙頊決定要盡早將兩件案子給處理幹凈,將兩幫涉案人員以重懲,給予天下一個足夠的警示。不過,趙頊嘆了一口氣,這也要臣子們配合才行。依他的才智,如何會看不出現在兩邊揪著這兩樁案子,其本意到底是為了什麽!

開封知府韓縝這時站了出來,前面的宰執官們為了兩件案子爭吵了一通,現在終於都累得沒有氣力了,讓他也可以站出來說些話。

“陛下,前夜觀音院外碼頭上失火,現有多家綢緞商聯名具狀,控訴力工袁十二等二十余人於碼頭上縱火行兇。”

“縱火?”趙頊最不喜歡的就是聽到這兩個字,東京城這樣的大城市,最怕的就是火災,一旦燒起來,就是接連數坊一起陷入火海,“回去速速斷明此案,將涉案之人依律嚴懲!”

“啟稟陛下,臣昨日已經問過了幾人。”韓縝沖著崇政殿上至尊的座位躬身道:“袁十二等人是因為碼頭上安置了軌道和有軌馬車,不再需要太多的力工而被雇主解雇。袁十二等人力工與之爭執良久,最後一氣之下,方有了這一次的泄憤之舉!”

“軌道!有軌馬車!這些不都是軍器監的東西嗎?!”趙頊一直都在關心著軍器監,韓岡現在的精力放在那邊,他當然很清楚。

韓縝也很清楚:“軌道和有軌馬車,如今尚在軍器監中打造之中。但這個消息,京中已然傳遍。想必綢緞商們也是因為聽說了此事之後,才會收買了軍器監的工匠,將軌道和有軌馬車的式樣給偷了出來。”

原來事情做得滴水不漏的能臣,這段時間怎麽盡出紕漏?!趙頊越來越是頭疼了,真的是什麽都不順心。

“速召韓岡覲見!”帶著怒意,趙頊吩咐了人下去。

宰執們還沒有走,甚至準備來個第二回合。沒想到韓岡又出了事,要上殿來了。吳充捧笏而立,低垂下去的頭在冷笑著,韓岡這是自己在錯蠢事,怨不得他人了,就看看他能怎麽為自己辯解。

技術擴散絕對是一件好事!

韓岡還記得某本科普書中,曾經看到有一位十七還是十八世紀的科學家,為了得到貴人們的資助,而在家門前豎起了一個氣壓計,打了一個十分有效的廣告。

他韓岡也是在打廣告,如今七十二家正店門外的熱氣球,還有在金明池時不時飄起來的飛船,都是他韓玉昆打出去的廣告。而結果也很好,浸銅法和火車的原型都順利地流傳了出去,也讓人看到了相信他韓岡的好處。

日積月累,日後不論他準備做什麽,想必都會有人趨之若鶩,去學著實驗、去試圖仿造,得到成品後,就去大力推廣,說不定他還有機會看到蒸汽機的出現,只要他為此說上一句。

至於一些後患,就完全沒有必要顧忌太多,或者說帶來的損失,要遠遠小於獲得的回報。這個回報,是他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地位,雖然眼前無用,但韓岡想著的就是日後。

力工失業那又如何?他們占了天下人的比例多少?占了東京城中的人口多少比例?有多少人會去在意?事不幹己,世人也只會當成一件軼事來流傳,而主角還是他韓岡。

不過力工們也不是沒有去處,只要有把子氣力,哪邊都不會餓死。雖然前天夜裏的那場火災,在童貫領旨到來前,韓岡就已經聽說了。但他絕不會在意,被燒掉了軌道的綢緞商們也不會在意,只要有利可圖,那些奸商們肯定會做出更加刻薄的舉動,讓軌道推廣的更加迅速。

心中這麽想著,走進崇政殿中,韓岡一點也沒有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