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骨子裏像朕(第2/3頁)

禦輦內的元春看了看崇康帝,又看了看賈琮,發現兩人臉上的冷笑,居然真的神似無比……

“好!!”

大贊一聲後,崇康帝追問道:“可有人說,此次牽連太廣,若盡誅殺,則易不穩。”

賈琮搖頭道:“這些狼子野心之輩若不斬盡殺絕,以儆效尤,則後患無窮。他們的命是命,昨日無辜戰死的士兵之命難道就不是命?那些有功於大乾的老卒們,為了那些逆賊的野心,沒有任何價值的獻出了性命,還背負上了叛逆之名。若不能將始作俑者們殺盡,何以能平天下百姓之心?何以能平大乾百萬軍卒之心?此刻為這數百叛逆之命惋惜,來日再有人效仿,又不知當有多少普通士卒,甚至無辜百姓,為逆賊的野心而死。為叛逆求情者,皆小仁小義,不足為謀!”

聽聞此言,崇康帝的雙眸明亮的有些駭人,他激賞的看著賈琮,緩緩點頭道:“賈琮,你書讀的極好,深明春秋大義,朕很欣慰!你說的不錯,天道煌煌,合該如此!”

說罷,最後深深看了賈琮一眼後,拉下了車窗帷簾。

唉,惜不為朕子……

見窗簾落下,賈琮無聲的輕輕呼出口氣,正要撥馬走向一旁,就見不遠處一匹馬上,葉清滿眼鄙夷的看著他,明媚的大眼睛含笑,似乎在譏笑他求生欲如此之強……

賈琮恨了她一眼後,調轉馬頭離開……

他並非全在迎合崇康皇帝,他的內心,本就如是作想!

凡叛逆之輩,皆當誅之!

……

讓整座長安神京都膽戰心驚的叛亂,終於平定了。

隨著從鐵網山傳回天子已盡誅叛逆,不日回京的消息,都中長安便迅速安定了下來。

成王敗寇已分,失去了義忠親王劉渙和宗室諸王這面大旗,其他人再敢動手,就失去了大義。

沒有大義的造反,只能自取滅亡,沒有任何意義……

神京城安定後,除卻一些廂坊遭了兵災,被焚毀,還有皇城朱雀門下,京兆府、長安縣、萬年縣和五城兵馬司用了無數桶水,卻怎樣也洗不盡的血腥氣外,其余之處,多安然無恙。

太陽照常升起,百姓照常生活。

哦對了,當然這要無視那些走街竄巷,拿著鎖鏈抄家封門的錦衣衛們……

但尋常百姓能無視這些如虎似狼的天子親軍,都中勛貴圈們,卻不能無視。

這是自國朝鼎定百年來,最大範圍的抄家除爵。

除卻慘遭血洗的宗室外,貞元勛臣,同樣損失慘重。

數以萬計的人犯和家眷,填滿了神京城內大大小小的牢獄。

就連死牢中,都被塞滿了人犯。

這等陣勢,讓無數人不寒而栗。

謀逆大罪,按律皆斬!

若這些人頭統統落地,那……

簡直無法想象。

勛貴圈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數十年來,早就枝蔓相連。

拐幾道彎兒,說不得都是親戚。

若這些人全部斬首,差不多整個勛貴圈,暗地裏都要斬哀服喪……

這是眾人絕對無法接受之事,因此無數馬車,齊聚神京西城,居德坊,賈家東府。

……

無數馬車,含著希望乘興而來,卻又難生怨氣的敗興而歸。

無它,賈家東府閉門謝客。

冠軍侯親兵封鎖賈家,許出不許進。

而之所以難生怨氣,則是因為他們都聽說了,連賈家榮國太夫人的娘家,保齡侯史家,都已經被抄了家……

史家尚且如此,更何況他們想求情之家?

寧安堂內,悲聲陣陣。

賈母只覺得她要將這一世的淚水都要哭盡了……

前兩日看著被燒成斷臂殘垣的榮慶堂和榮禧堂,賈母、王夫人等人就已經哭暈過去幾回了。

尤其是王夫人,得知當初賈琮讓賈政將她的陪嫁箱奩都藏起來掩埋好,她原以為賈政已經辦妥,誰知後來才發現,賈政只顧將他的那些孤本古籍收好,她的那些珍貴嫁妝,竟留在了榮禧堂,被一把火燒了個精光,王夫人真真一口心頭血嘔出,暈了三回不止……

那些,都是她將來留給寶玉的財物啊。

賈政卻道:“人遺子,金滿籯。我教子,惟經書。金銀可用盡,而經義卻可代代相傳。”

又讓王夫人暈過去一回……

賈母將賈政趕的遠遠的,連看都不想多看一眼,榮慶堂上只留著一屋子的內眷,再加上寶玉。

眾人時不時哭一回勸一回。

而當聽說保齡侯史家參與叛亂謀逆,保齡侯府被抄,全家被鎖拿下了詔獄後,賈母又連昏過去三回,醒來後放聲大哭不止。

賈政過來相勸都無用,還再次被趕走。

因為他說了句“各家有各家的造化,各安天命罷”……

看著滿頭散亂銀發,眼睛哭的紅腫依舊在流淚的賈母,薛姨媽勸慰道:“老太太,琮哥兒是錦衣衛指揮使,等他回來,說不得就有轉圜之機。先莫哭了,哭壞了身子,得回頭再好了,豈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