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超然(第2/3頁)

通常,你不做,旁人也會往你身上套,不認也會讓你默認……

幸而,賈琮有宋巖這個恩師在。

他沉默了稍許,直面諸葛泰道:“臬台大人所言,新法為解決土地兼並之不世良法,對與錯我並不知。

本官年紀尚幼,根本沒有接觸過時政,故而無從評判。

空談只會誤國。

但是我知道,就算新法是好的,執行新法的人,卻未必是好的。

白世傑賬簿上做記載之蠹蟲,十之七八皆是新黨幹將。他們本是為了推行新法,攤丁入畝,以丁口稅入田賦,減輕丁口稅賦,增加田地稅賦,以減輕土地兼並。

或許他們本意為善,然而實際上,他們一邊強剝舊地主的田地,一邊又將這些田地用各種手法手段收攏到自己手裏。

請問諸葛大人,這叫什麽不世良法?

底下人如何你們或許不太清楚,可唐延,堂堂一省布政使,就是你們眼前的同僚,他家從一尋常殷實家庭,到現在家財萬貫,才幾年光陰?

這些你們果真看不到?我想不是的。

這才剛開始啊,你們新黨就連這樣的中堅大臣都腐化了。

你們還想讓我幫你們什麽?幫你們巧取豪奪麽?

我可以明白的告訴你們,我唯一能幫你們的,就是不斷將這些敗壞國朝根本,危害天子權威的國之蠹蟲,抓出來,斬盡殺絕!

為天子除害,為國朝除害!

其余的,與我何幹?

新法是你們新黨鼓搗出來的政法,究竟是好是壞,我不懂。

你們覺得好,那你們新黨就好好幹。

若是你們幹不好,反倒指望我這個外人來做……

須知寧則臣的位置,並非我在坐。”

諸葛泰:“……”

賈琮要是和他辯論新法的好壞,諸葛泰能和他引經據典的說上三天三夜,不說服他不罷休。

可賈琮卻有些壞,非將他自己定位在一個“無知少年”的位置,沒經歷過的事就不認,一個“空談誤國”,說的諸葛泰都無言以對,不過也愈發看重賈琮。

多少官居一品的大員,都未必說得出這個道理,說的出,也未必做得到。

他們許多只會憑空,或是根據想象,對政法進行指點。

還作出一副為國盡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模樣,讓人暗恨。

可眼前這位少年顯貴,卻能清醒的認知到這一點,實在難得可貴。

這讓諸葛泰剩下之言,都不好再出口了。

不過他到底是官場老人,心智堅定,頓了頓後,又道:“也好,本官也贊成賈大人空談誤國之說。聖人亦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賈大人不愧為松禪公得意門生……只是還有一事,希望賈大人能公允處置。”

賈琮點頭道:“請說。”

諸葛泰正色道:“江南地界,有謀逆大案發生,本官身為臬台,難脫失責之罪。然本官願戴罪立功,收拾手尾,希望錦衣衛能將白家、秦家、安家等案宗罪狀,移交江南按察司。”

“不行!”

賈琮這邊還未答,倒是後面的褚東明、石公壽、梁正平三老齊齊開口,厲聲阻喝道。

諸葛泰看了三人一眼,沒爭辯什麽,只目光淡淡的看著賈琮。

賈琮則是滿臉疑惑的看著褚東明三人,奇怪道:“三位老先生,你們剛才說什麽?”

褚東明板著臉,沉聲教訓道:“清臣,這些謀逆案是你一手經辦的,此時他們來伸手,實乃心懷叵測也!你還年幼,萬不能上當!”

石公壽更是直白道:“他們分明是在爭功,想以這些謀逆案,要挾我等!清臣,你不準交人!”

賈琮簡直迷糊了,問道:“不管他們是心懷叵測也好,爭功也罷,那也都是錦衣衛的事啊,和三位老先生什麽相幹?若是我學問上有什麽疏漏,三位老先生自可隨意評判指點,可錦衣衛乃天子親衛,除卻天子陛下外,誰還有資格指手畫腳?三位老先生這是在自誤,還是在害我?”

褚東明、石公壽、梁正平三老聞言,無不面色驟變,一個個臉色難看之極,鼓蕩起江南十三家家主的氣勢,威壓賈琮。

他們還真不曾考慮過,會不會害了賈琮的利益……

就算考慮到,相比於江南“大局”,一個賈琮的個人得失,也無足輕重。

他們以長輩的身份,做此指點,在他們看來,絲毫不為過。

可賈琮又並非真的只是少年顯貴,任人糊弄,他依舊一臉疑惑,或者說,是一臉譏諷的看著三個老人……

之前他是尊重他們,但那只是因為他們與宋巖是舊友。

是人道性的尊重。

他們若真以為賈琮會與他們站在一邊,那就太可笑了。

錦衣衛指揮使,除卻站在天子一邊外,站在哪一邊都是在找死。

這一點賈琮從不敢或忘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