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李成梁:努爾哈赤的殺父仇人和庇護神(第4/8頁)

當時,這“六位老爺大人”分住六城,近者五裏,遠者二十裏。他們居住在泥草房裏,四周圍著木柵欄,比那些身份低賤人家所居住的地窩子,已經豪華了許多。其情形大約和我們今天在東北農村能夠看到的那些村落差相仿佛。與今天不同的地方在於,由於相互間的攻伐械鬥頻繁,這些村落便時常坐落在形勢險要之處,並圍著土城土寨,以資保衛。這種情形表明,這建州左衛指揮使世家雖然名頭不小,其實際的勢力範圍,不會比我們今天看到的那些北方鄉鎮大很多。

然而,事情的不可思議處恰恰就在於此。

事實上,當時不論是建州左衛指揮使的頭銜,還是建州都督同知甚至都督的頭銜,雖然級別不低,聽起來也嚇人,實際上離開了他們那小小土城之外,其權力便有限得可憐。除了每年來自朝廷不多的財政補貼,他們最大的實惠就是朝廷發下來的敕書。這些敕書的作用大約類似於後來的委任狀、特別通行證、特別身份證、特別護照之類,還兼有貿易特許狀或今天的進出口許可證的綜合功能。只有在這些敕書——許可證規定的範圍內,努爾哈赤們才能夠把大東北出產的人參、貂皮、東珠等等寶貝,換成他們極其需要的各種生產與生活資料。他們也才能憑借獲得敕書的這種特權,控制住自己的部族人眾。大明帝國對於邊疆包括東北地區成百上千女真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城主、部落頭人、土著酋長的控制,憑借的就是敕書——政治、經濟羈縻再加上軍事威懾這兩條腿。

努爾哈赤即建州愛新覺羅家族就是這幾十上百個部落酋長中的一個。從當時遼東——東北的情形判斷,他們實在沒有理由比其他土豪酋長更應該被高看一眼。這種情形在敕書分配中也可以看出:當時,中央政府發給東北地區女真部族的敕書可能一共有一千五百道,建州三衛合計可以分到五百道,而努爾哈赤祖父、父親總共才可以拿到三十道。

問題在於,有證據顯示,遷居到赫圖阿拉,即今天遼寧省新賓縣境內的努爾哈赤祖父、父親,與大明遼東總兵李成梁,結下了可能是十分友善的關系。明清史權威人士孟森先生曾經斷言:努爾哈赤“與李成梁結托極深”。(孟森《明清史講義》下)這就使事情變得完全不同了。

努爾哈赤進入遼東總兵府的時間,肯定比大清朝官方史料中所願意承認的時間要早得多,他在那裏逗留的時間也要長得多,很有可能在他十九歲分家出來獨立生活後不久就開始了。在一些史籍中,分別有努爾哈赤曾經做過李成梁的書僮、侍衛、侍衛長,甚至被李成梁收養為義子的說法。這些記載,顯然不應該被看作是憑空捏造。

在眾多記載中,都曾經談到過努爾哈赤逃出總兵府,投奔葉赫貝勒的故事。其實,這段故事的真實情形,很有可能和政治沒有太大的關系,而是因為血氣方剛的努爾哈赤犯了年輕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在男女關系上出軌,有了生活作風問題。

在斑駁龐雜的史料和傳說中,我們大體可以得到這樣一個印象:

努爾哈赤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得到了李成梁不錯的待遇。他們像家人一樣親切相處,他們之間的關系,甚至達到了這種程度,以至於後來祖父、父親被誤殺,也沒有能夠妨礙努爾哈赤與李成梁之間的友善與親密。

在這朝夕相處中,他可能受到了一位美麗多情的漢族青年女子的青睞,而努爾哈赤對這位女子也並非毫無感覺。據說,這位女子不但青春年少、美貌如仙,識文字、通經史,而且慧眼識英雄。總之,中國男人對女性的一切夢想,她都具備。不幸的是,這位女子偏偏是大明帝國遼東總兵、伯爵李成梁將軍最寵愛的第六位如夫人(如夫人,即妾)。於是,後面發生的故事就很像那些不入流的電視連續劇了——

這位女子不僅僅給了青年努爾哈赤兩性間的男歡女愛,也不僅僅熏陶培養了他對於《三國演義》的熱愛,她可能還在努爾哈赤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之前,就洞悉了這個女真族小夥子的雄心與才幹,於是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用自己的生命幫助心上人脫出了險境。最後,好漢起兵造反,並終於成就了一個中國式英雄的光榮與夢想。

這就是在東北地區流傳甚廣的關於“紫薇夫人”的故事。

據這個故事說,由於上天的啟示,李成梁曾經一度對努爾哈赤動了殺機,這位“紫薇夫人”用自己的生命,幫助努爾哈赤脫險。後來有一種說法,說是努爾哈赤成了大金國的天命皇帝之後,曾經莫名其妙地冊封一位不知姓名的漢族女子為“歪梨娘娘”,原因是這位女子為了保護並拯救努爾哈赤,把自己吊死在一棵歪脖子梨樹上。今天,在遼寧省北鎮市,有一位廣受崇拜的神靈“歪脖老母”,香火極盛,前去朝拜者絡繹不絕。有人堅定地證明說,這位“歪脖老母”極其靈驗,以至於有人已經將朝拜她的號召,制作成巨大的招牌,矗立在連接關裏關外最重要的高速公路旁。我們知道,李成梁時代與努爾哈赤早期的大明遼東總兵府並不在遼陽,更不在沈陽和撫順,而恰恰是坐落在廣寧——就是今天的遼寧省北鎮市。這幾件事情中似乎具有某種神秘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