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五、北伐軍底定江西福建(第2/3頁)

9月30日蔣中正進駐清江,10月2日攻占新淦城。同時在南昌方面萬壽宮地區激戰激烈。蔣中正再移駐高安,對南昌方面親臨前線督戰,10月3日攻克德安,並對南昌形成包圍。

孫傳芳下令縮短防線,退守南昌,以重兵扼守牛行車站,構築強固的工事,10月6日起至10日,南昌攻防戰進行慘烈,而德安城和永修城也在孫軍反攻後失陷。

孫傳芳一直駐在九江招商碼頭江新輪上,他本定10月1日返回南京,因為江西戰況緊張,孫的部下均要求孫暫緩啟程,孫本人頗為猶豫,但下令集中兵力死守南昌。

堅守南昌的孫軍是鄧如琢的部下張鳳歧、嶽思寅、唐福山等部隊6000人。而謝文炳、陳修爵兩部則在東鄉、廣信;蔣鎮臣、楊如軒、楊池生等部則在進賢,以與南昌守軍互相呼應。由於孫軍主力在南潯路,而革命軍在南昌的圍城戰未能奏功,各軍事先未能密切協商,只是單獨作戰,因此一直不能殲滅孫軍主力,10月16日晨北伐軍在魯滌平指揮下乃從南昌撤圍。

江西督理鄧如琢所部在贛州、樟樹一帶遭擊潰,鄧本人則於樟樹棄守時通電下野,其殘部由蔣鎮臣以前敵總指揮名義收容作戰,但士氣低落,戰鬥力遠非昔比。

革命軍自南昌撤圍後,集中兵力準備先殲滅南潯路的孫軍主力。孫部援贛部隊3.5萬人全部集中南潯路,自牛行至樂化為孫部第二方面軍主力,塗家埠至永修、德安一帶則為孫部第三方面軍主力及第六方面軍一部,馬回嶺至九江一帶則為孫部的總預備隊。孫部第五方面軍則在瑞昌、陽新、武穴、田家鎮方面策應南潯路方面之作戰。在撫州、進賢、東鄉方面的孫軍蔣鎮臣、楊池生、楊如軒、謝文炳、陳修爵等部雖經戰敗,仍保有1.3萬余人。

孫傳芳現在也開始了惡運,江西的戰況不利,他欲行不能,革命軍在武漢方面已攻占了武昌城,北伐左翼軍已進逼沙市,福建的周蔭人部則被北伐東路軍阻於永定、松口;江蘇的白寶山和浙江的夏超宣布了獨立,不受孫傳芳節制,現在孫傳芳的處境比吳佩孚也好不到哪裏了。

北伐軍鑒於江西戰局關系北伐前途,而肅清江西的孫軍則在於對南潯路總攻擊,以期一舉擊潰孫軍的主力。10月28日蔣中正在高安行營親自下達總攻擊令,並頒布作戰命令雲:

“我軍自出師以來,與賊鏖戰於湘、鄂、贛之間者,三月於茲,吳佩孚軍閥所部已被我殲滅,孫傳芳軍閥之主力亦已被我擊潰,革命力量日益擴大,民眾痛苦逐漸減除,因為先總理呵護之靈,實亦我將士奮鬥之績。風聲所播,慶慰同殷。且我前敵官兵,輾轉應戰,艱苦備嘗,甚至衣被不完,饘粥不繼,乃能深明大義,益勵堅貞,奮勇圖功,殺敵致果,此本總司令尤深嘉念者也。邇來國內軍閥冀圖苟延殘喘,遂合力以謀我,復勾結帝國主義者陰相援助,狡焉思逞,日甚一日。孫傳芳尤為軍閥現時重心,黨國前途之障礙。故我軍此次總攻擊,務將孫賊勢力迅速撲滅,使軍閥余孽不至蔓延,即帝國主義者亦必震懾而不敢發,則時局方可成功。凡我革命軍人,須知我不殺賊,賊必殺我,寧為玉碎,毋為瓦全,能抱最後之犧牲,方能博得最後之勝利,若縱寇長亂,功敗垂成,不獨貽羞天下,死且無葬身之地矣。懍之!勉之!此令。”

10月28日革命軍在江西總攻擊,迄11月6日,在南潯路的孫軍主力全被擊潰。

孫傳芳於11月2日乘艦離九江返吳淞。其部隊已潰不成軍,僅有殘留在南昌牛行車站及瀛上一帶的鄭俊彥部憑工事負隅頑抗,還有蔣鎮臣、唐福山、張鳳歧、嶽思寅等殘部固守南昌城和郊區。

11月3日南昌攻城開始,革命軍士氣如虹,前仆後繼,白崇禧率軍將蘇軍及唐福山兩殘部在滁槎附近完全繳械,又在馬口圩附近俘虜李彥清、王良田以下官兵1.5萬余名及械彈無數。革命軍右縱隊則將南昌城外蔣鎮臣部6000余人繳械,南昌城內守軍唐福山、張鳳歧、嶽思寅部及蘇軍共3000人豎白旗投降。革命軍遂於11月7日占領南昌城,9日蔣中正進駐南昌,分兵規復瑞昌、九江、湖口、武穴。

革命軍在進攻南昌時是采取孤立包圍,斷絕其外援,同時以主力擊潰南潯路孫軍的主力,最後迫南昌城內守軍投降,比起對武昌戰役的攻堅,損失少而戰果大。

革命軍在江西的空前勝利,對於孫傳芳而言,打擊非常慘重。

福建方面對革命軍一直是很大的威脅,因為由福建進軍粵東,從前陳炯明就是取這一條路,而福建是孫傳芳的勢力,當革命軍在江西和孫傳芳軍大戰時,福建的周蔭人集中主力據守閩粵邊境,對北伐軍構成了很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