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九、吳、張兩巨頭北京會晤(第3/3頁)

這一道通電,前半段是敷衍奉張,後半段為秉承吳孫,措詞對雙方均能兼顧。

杜錫珪在吳佩孚一年半以前乘決川艦浮江兩湖的時候,曾暗中救了吳,因當時段祺瑞密令海軍夜襲吳的座艦,杜錫珪在千鈞一發的當口通知吳及時逃脫,否則吳可能就死在長江江上了。有這一段患難交情,所以顏惠慶內閣辭職後,吳即請杜代理,以作為投桃報李。

顏閣問題,吳、張各讓了一步,既維持了吳的顏面,又尊重了張的意旨,這一來吳、張會面的障礙總算勉強撤除,剩下來的問題就比較可以協調了。

北京國會議員希望在張作霖未入京以前做成事實,可是大老板還沒有取得協調,無槍無勇的議員能有何作為呢?

杜錫珪的代閣勉強成立,這個代閣的目的,是促成吳、張的入京,並且表示吳、張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預備會議,都已順利完成了他們的工作。因此杜代閣後,即分別電迎吳、張入京。

6月25日,張宗昌、張學良,由天津赴北京,為奉張布置。第二天張作霖入京,當晚5時抵京,下榻順承王府,即接見奉系將領及杜閣閣員。並專訪趙爾巽、王士珍等北洋元老。

吳佩孚於27日離保定,即晚宿長辛店,28日晨始入京,下榻王懷慶寓。

張作霖在吳抵王懷慶寓後,即驅車往訪,吳在大門口歡迎,兩人攜手入花廳,打了一陣哈哈,張乃告辭。吳在張走後即出門拜客,先訪趙爾巽和王士珍,然後赴順承王府答拜張作霖,張亦降階相迎。

吳比張長兩歲,奉張結交了這位新把兄,樂得無以復加,嚷著要照相以留紀念,吳、張並立前排中央,張宗昌個子最高,有鶴立雞群之感,照相人對好了光不敢照相,吳有點不耐煩,呵欠連連,張正興高采烈,以為相機出了毛病,那知是張學良用手做王八姿勢,放在張宗昌頭上,所以照相人不敢把這個怪樣攝入鏡頭,等到老將回過頭時,兩個小張才嚇得裝起正經面孔,攝影才告完成。

中午代理國務總理杜錫珪和顧維鈞、張國淦、任可澄、楊文愷、張志潭等五閣員假懷仁堂盛宴款待雙方,奉方為張作霖以下八人,直方為吳佩孚以下八人,並邀趙爾巽、王士珍、孫寶琦作陪。

正式的兩巨頭會談也是在懷仁堂舉行,這個全國所矚目的吳、張會議並無形式,亦無程序,僅在宴會前兩人在懷仁堂的後客廳密談了30分鐘,就告結束,亦無公報發表,大家對他們的密談也諱莫如深。其實所有問題都在預備會議中解決了。

這個吳、張巨頭會議,事前足足地籌備了一個多月。勸駕、促駕、協調、協商,極盡口舌之勞,奔走之苦,迄兩巨頭見面,不過30分鐘的密談而已。

人世間的變幻真是白雲蒼狗,民國11年直皖戰後,張作霖和曹錕在天津開巨頭會議時,當時吳還是一個師長,張作霖已是大帥,頗有羞與吳共幾而坐之勢。後來吳在洛陽做起堂堂巡閱使被尊為大帥後,曹晉級為老帥,張氣得也自封為老帥,他的兒子張學良被尊為少帥。如今時移勢易,吳佩孚卷土重來,張卻從三層樓自動跑下二層樓來與吳握手,且把正位讓給了吳,“吳二哥”叫得親熱萬分,比和曹錕的親家還要親密。

張宗昌和新任直隸督辦褚玉璞備了兩份門生帖子送到吳的行轅,吳謙遜不遑,改送了兩份蘭譜以敷衍他們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