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四、從許閣到賈閣(第2/3頁)

7日許閣除了外長王正廷、內長於右任外,均已就職。許閣乃召開第一次閣會,財長陳錦濤、陸長賈德耀、海長杜錫珪、司長馬君武、農長寇遐、教長易培基、交長龔心湛均出席。

當天晚上段祺瑞的親信王揖唐、陳宦、湯漪、龔心湛等認為馮玉祥既已下野,張作霖亦傳說有下野意,吳佩孚、孫傳芳則通電主張結束軍事,張之江等又通電擁段,局勢又趨緩和,段自無下野的必要。所以由段批閱字的下野電本已交電務處待發,臨時又追回。可是通電雖已追回,8日各報都將這通電報披露,段因此大為不快。

許世英獲知段祺瑞變了卦,乃趕赴執政府,勸段仍發下野電以免引起閣潮,湯漪指著許世英罵:“你為什麽迫執政限期下野?”許無言以對。8日下午4時執政府召開特別會議,許乃聲稱辭職,拂袖而去,即晚移住德國醫院。他到德國醫院後,鹿鐘麟派人到醫院又把許接了回來,而段的左右則表示通電可發,但不提下野事,遂由湯漪把前電加以修改,從中段起改為:

“際茲時變,善後維艱,前者修改臨時政府制,增置中樞,謀庶政之公開,補闕失於既往,但期利國,寧有成心,所望各建讜言,迅定國是,即釋重負,俾踐前言。”

段的左右要龔心湛去找許世英,勸他仍出席閣會。因此,9日的閣議許仍出席,提出段修改的通電,決議照修改電拍發。於是16省區代表由劉汝賢領銜發出通電,略謂:執政表示下野,奉諭原擬16日起不視事,嗣因各方責勉,國家重器付托之方,當聽各方公決。若遽擺脫,引起事變,咎仍難逃,勉各省區軍民長官速籌辦法,俾卸仔肩等因,請諸師速籌大計以定國是雲雲。

在段祺瑞醞釀下台時,誰為段繼,是一個大問題,正在這個時候,吳佩孚通電主張收束軍隊,尊重法律。吳的這個通電好像是一個政治測量氣球,意在易“討賊”大旗為“尊重法統”的標幟,吳且表示不是擁曹,以免除各方認為直系要獨占中央的疑慮。就吳本人來說,他一直不贊成曹錕輕率地登上總統位子,賄選一事使吳最為痛心,然而吳是個有舊道德的軍人,他不能明白地反對。今天他東山再起,如果先擁曹,事實上一定得不到各方的支持,所以吳不談曹錕復職而談尊重法統。

當時的混亂局勢中,尊重法統是一個最高??的號召,所以吳的“世電”發表後,各方復電紛至沓來,吳的地位為之大增,至少在政治上的發言權大為提高。

於是恢復攝閣,承認曹錕辭職,恢復國會,修改憲法,組織合法政府之說,蜂起一時,暗與吳佩孚的主張相符。一時各方視線又集中於武漢,與留漢之國會議員。

漢口之國會議員乘此時機發表宣言,對時局主張四項:(一)恢復13年攝政內閣。(二)恢復舊國會,改選大總統。(三)改選眾議院。(四)修正憲法。

各方對這個問題,都表示了意見,不過各有主張。張紹曾在天津有電尊重法統;唐紹儀在上海也通電主張恢復法統。蕭耀南答復孫嶽、孫傳芳電謂軍事略定,即需制憲,並有亟應制憲的八大理由,主張制憲刻不容緩。這個主張是制憲,與護憲大不相同。章炳麟則表示反對護憲而主張護法,由黎元洪復位,改選眾議院。

綜合當時情勢,恢復法統之說略占優勢,但有兩派:

(一)護憲派:承認曹錕時代憲法,恢復舊國會,準許曹錕辭職,另選總統,恢復攝政內閣,由顏惠慶或黃郛擔任。

(二)護法派:恢復約法及舊國會,由黎元洪補滿任期。

在馮系的國民軍中,對此意見也分歧:

國民一軍主張仍由段祺瑞、許世英暫維現狀。

國民二軍主張段祺瑞下野,對時局的善後,主張根據孫中山宣言,召集國民會議,解決國是。

上海方面則有各省代表集議,或主張擁護黎元洪,亦有主張擁護唐紹儀。

武漢成為商討國是的重心,張作霖派張景惠到漢與吳會商,吳又派參贊葛應龍到南京晤孫傳芳,孫則派楊文愷到武漢。

政治局勢混沌而紛歧,財政方面更是糟得不得了。許世英攝閣未成,組府後為了財政焦頭爛額。

無論是護法或是護憲,盡管政客們吵得很兇,可是問題在於實力,沒有力量什麽都是高調,就是高坐北京執政府的段祺瑞,他的命運也決定於實力人物對他的支持。段的可悲之處,是他已成一個毫無力量的人,安福系臭名洋溢,眾目所矚,自然不能死灰復燃,徐樹錚又被殺於廊房,段自己的力量現在是完全談不上了。正因為群雄逐鹿,根本不把段放在眼睛中,所以才有法統和擴憲的呼聲。

這時,在天津的張紹曾是最積極的。天津張宅冠蓋雲集,孫洪伊、谷鐘秀、王家襄等均主張恢復法統,由在津議員先簽字,繼而派人入京拉擾各派議員加入,推張紹曾訪黎元洪,表達擁護之忱。張表示已獲得各方實力派的同意。國民軍告訴張說:如果黎元洪不入京掌握實權,即可相商。張紹曾對馮玉祥有過照顧之恩,所以張、馮之間有講話的余地。而張又和吳佩孚是親家,傳說吳也有電請張出山,所以張組閣的聲浪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