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南北之間(第3/4頁)

但是黎、張兩人卻還在大唱和平統一的論調。3月27日派王寵惠攜帶全體閣員的聯名函件南下,勸告孫中山取消大元帥府,或者親赴北京,或者到上海贊助和平統一。黎還授意金永炎致函湖南省議會議長林支宇,表示並不反對聯省自治,希望湖南也贊助和平統一。

這真是癡人說夢。直系一方面埋首要武力統一,而總統和國務總理卻高唱和平統一,當然是背道而馳的。以此對付南方,南方怎會合作?

王寵惠奉派南下,是和楊天驥同行的,他攜帶一封內閣全體閣員聯名函給孫中山。

王、楊聯袂抵滬,先訪浙督盧永祥,托盧疏通,盧認為應先取消閩、粵兩省督理的命令。王在上海又和孫中山所派代表胡漢民、孫洪伊、徐謙等進行統一問題的談判,胡等亦提出撤消閩、粵督理為南北統一的先決條件。孫洪伊還提出黎元洪下野的條件。王寵惠的隨員楊天驥電告北京,如果孫文下台,吳佩孚必須同時解除兵權。報紙把這個電報登了出來,徐謙、孫洪伊質問王寵惠說:“這話從何而起?”

4月15日,張紹曾到保定商談對孫、對奉等問題,並同意齊燮元所提的,召開南京會議解決南北統一問題的建議。曹、吳本來不重視黎、張二人所進行的和平統一,不過要利用他們分化南方,所以曹錕對張紹曾的和平建議采取了“姑妄聽之”的態度。

4月10日張作霖給孫中山一電,解釋外間的謠言,電雲:

“近日報紙登載,奉省有圖謀復辟之說,此種無意識之謠諑,在稍有常識者見之,不值一哂。惟市虎杯蛇,深引起一般誤會。作霖素性光明磊落,但知愛護共和,顧念大局,我公夙所深悉,敬祈代為宣布,轉飭各報更正,無任禱企。精衛兄已來奉,厚意至感,並謝。”

這時正是孫、段、張三角聯盟時,孫中山曾派汪兆銘到北京從事聯絡,4月上旬汪到了奉天,所以張作霖給孫中山電報中提及。

孫中山於收到奉張來電,即復電雲:

“蒸電復辟謠諑,並囑宣布,轉飭各報更正,具見矢忠民國,曷勝欽佩。國建共和,十余稔矣。中經復辟之變,不旋踵而滅。國體既定,誠有非頑民所能顛覆者,執事之明,豈或屑此。不圖乃有以為中傷者,人心之險,良可浩嘆。執事通電明志,國人皆將喜聞此祥和之言。文亦將視力之所及,勉為執事剖白之。更冀本愛護共和之初衷,進而為解決大局之盛舉。文雖不敏,至願與時賢共之也。”

12年4月中旬,沈鴻英終於叛變。

原來沈之參加逐陳,主要目的是為自己,當沈進入廣州時,即欲恢復省議會,選舉政學系林正煊為省長,借以取得廣東的政權;又擬借江防會議,殺盡國民黨要員。怎知這二事都失敗,因此只好偽稱服從孫中山,移防肇慶。北京任命沈為督理廣東軍務後,沈即於4月15日在新街就任督理,通電請孫中山離粵。

4月16日拂曉4時,沈軍開始進攻,李易標六七營分三路撲攻廣州市:一路由白雲山向農林試驗場猛攻滇軍楊希閔總司令部,滇軍已獲沈軍叛變的消息,所以立即出隊抵禦,孫中山親偕楊希閔督戰,沈軍當場被擊退。一路撲攻造幣廠,為盧師諦部擊退。一路進攻流花橋,為劉震寰部所阻,李福林聞警,即調所部福軍八營,渡河助戰。孫中山親登觀音山督戰,廣州市轉危為安。

沈鴻英自任中路,沿奧漢鐵路南下,沈榮光出英德、四會,直攻三水;西江一帶之沈軍亦響應沈鴻英。

孫中山以大元帥名義褫奪沈鴻英桂軍總司令,電雲:“沈逆鴻英,反復無常,奸詐成性,陰謀內亂,逆跡久彰。本大元帥念其微勞,怒其既往,展示優容,冀與感化。不意狼子野心,始終不悛,一面呈報移防,一面陰行鬼蜮。竟於昨夜擅自稱兵,進襲省城,幸我軍將士用命,戒備有素,當經擊退。似此恣行叛逆,甘為戎首,擾亂軍紀,貽害地方,實屬罪不容逭,法所必誅。沈鴻英應即褫奪桂軍總司令本職,著滇軍總司令兼衛戍總司令楊希閔、東路討賊軍總司令許崇智、西路討賊軍總司令劉震寰、大本營駐江辦事處全權主任古應芬、東路討賊軍第三軍軍長李福林、中央直轄第七軍軍長劉玉山、中央直轄第三軍軍長盧師諦、海軍艦隊司令溫樹德、駐汕海軍各將領、廣東江防司令楊廷培、廣東海防司令陳策等,各督飭所部,分途兜剿,迅速撲滅,以正法紀,而遏亂源。”

孫同時電駐滬代表向王寵惠提出嚴厲質問:

“北方陽為言和,陰實迷信武力,且借以懈我之備,言之殊堪痛恨。”

17日孫中山函汕頭許崇智,告以陳天太部已出四會,現戰情已變,江門軍當全數出三水、蘆包,向高塘、新街方面進攻,以速掃滅襲擊省城之敵為先,然後再為第二步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