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一、湖南譚、程、趙之爭(第2/3頁)

這時候的湖南,就像春秋時代的鄭國,介於南北之間自成一國,自治及制定省憲,不受南北政府的號令。

湖南省議會是一省民意的最高機關,開創民選省長的先河。

倒譚的是程潛一派欲取長沙,譚延闿想利用時間外召勤王之師,程派當時不給“譚婆婆”這個機會。程派將領便都在長沙城外鼓噪起來。11月24日譚召開第二次軍政聯席會議,有一位將領站起來說:“畏公(譚的尊稱)表示高蹈,他是一位全國的偉人,不是湖南一省的偉人,我們不能以私情違反他的意旨,這次的會,我們一方面歡送舊總司令離湘,一方面歡迎新總司令就職。”

新總司令是趙恒惕,他於25日就職。省議會選舉林支宇為臨時省長。譚延闿則於27日悄然赴滬。譚夫人原住上海,以難產致死,譚曾派人迎柩回湘,迎柩輪和送譚輪相遇於城陵磯,只能擡手示意,其後譚寫信給朋友說:“存者歿者背道而馳,世間傷心事無逾於此者。”

12月4日程派將領又鬧餉倒趙,趙電廣州舉程為軍政府陸軍部長,孫中山復電雲:“部長已任競存(陳炯明),盼頌雲(程潛)屈就次長。”12月24日,趙恒惕以開會為名,將程派將領李仲麟、瞿維臧等八人殺害,程潛派在湘勢力為之瓦解。

李仲麟之死,結束了湖南省內譚、程兩派的明爭暗鬥,李的部隊駐紮醴陵亦於李被殺後予以解決。湖南局勢在趙恒惕控制下,總算安定了下來。

譚延闿懷著萬分悲慟的心情去了上海,自從民國6年南北戰爭以來,湖南就變成南北兵爭的焦點。譚延闿也幾進幾出長沙,他雖稱文武全才,究竟文事重於武功,在湘省內爭中,他需要倚賴軍人的支持,趙恒惕是支持他的,可是水漲船高,趙的部下希望趙能主綰一省軍政,因此趙在大勢所趨的情況下,負起了湖南軍政省長的責任。

趙主持湘省軍政後,整軍圖治,擴編湘軍為兩師五個混成旅:

第一師師長由第一旅旅長宋鶴庚升任。下轄第一第三兩旅,旅長由團長賀耀祖、唐生智升任。

第二師師長由第三旅旅長魯滌平升任。下轄第二第四兩旅,旅長由團長劉铏、鄒序彬升任。

另以葉開鑫為第一混成旅旅長,趙鉞為第二步兵旅旅長,張輝贊為第二混成旅旅長,謝國光為衡陽鎮守使兼第三混成旅旅長,陳嘉裕為第四混成旅旅長,吳學劍為寶慶鎮守使兼第五混成旅旅長,蔡钜猷為長沅鎮守使兼第七、第十兩旅旅長。

湖南的變局是譚延闿、趙恒惕、程潛三派之爭,首先是程派軍人發動政變逐譚下台,趙在政變中取得了總司令地位。程派倒趙失敗,譚趙兩派本是一系,在反程戰線上更是一致,不過當程派勢力被鏟除後,譚趙兩位雖無芥蒂,可是下面的人則因利害關系而水火不容了。

譚派軍人中最有計謀的,是張輝贊。他曾經公開建議驅逐在湖南的政學系和孫系(指孫中山)政客,並且秘密建議采取“清君側”的手段逼趙下台。但是趙系的葉開鑫兼任長沙戒嚴司令,趙的軍事力量控制著長沙,如果從外面調兵進省來發動政變,就會引起湖南的內戰,而湖南發生內戰,北洋軍就會乘機侵入,因此譚派軍人不敢動手。

10年春天,張輝贊利用父親做壽的機會,集合譚派軍人舉行湘潭會議,決定發動推倒臨時省長林支宇的政治運動。林和孫中山有連系,在譚趙兩派鬥爭中保持中立,不是譚派的主要敵人,但是譚派準備推倒林後,就可以迎接譚回來做省長,然後再驅趙下台,所以他們決定先推倒林,從剪除趙的羽翼入手。

湘潭會議後,譚派的主要軍人宋鶴庚(譚軍第一師師長)從湘潭回到長沙,當面痛罵財政廳廳長姜濟寰籌餉不力,又和張輝贊聯合起來,借口禁煙問題攻擊政務廳廳長馮天柱,因此姜馮二人均不安其位而被迫下台。林支宇知道這是對自己的,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因此於10年3月5日留下一封致省議會的辭職咨文,掛冠而去,秘密離開了長沙。

林出走後,趙恒惕知道這是譚派先驅林再倒趙的二部曲,維持林的省長,是第一線防守計劃,於是立刻派人四出追林,可是林去意甚堅,早已取道漢口轉上海,趕之不及。

3月7日湘軍總部舉行軍、政公團聯席會議,討論省長問題,曾名列洪憲六君子之一的胡瑛(湘省礦務局協理)表示:“湖南臨時省長一席,非由德威兼重的趙總司令兼任不可”。

4月6日湖南省議會推舉趙恒惕兼任臨時省長。

正是這個時候,由四川退抵貴州鎮遠的李烈鈞,把他所屬的滇軍開進麻陽、黔陽、會同三縣,和湘西防軍田鎮藩旅發生沖突。並且在占領區內包運鴉片。滇軍假道入境及其破壞行為,湖南有進行武力制止的必要,不然將會嚴重地影響湖南的自治地位。因此宋鶴庚、謝國光、吳學劍聯合推薦葉開鑫為討伐滇軍的總指揮,又保薦張輝贊代理長沙戒嚴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