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五、廣州軍政府的顛沛(第2/4頁)

8月30日援閩粵軍進克漳州,即將總司令部移駐漳州鎮守署使。

蔣因為粵軍無所作為,孫中山又留滬未返,所以也請假去上海。

9月1日許崇智在前方督戰,由各將領公推為前敵總指揮兼第二軍軍長。李炳榮、熊略、羅紹雄、鄧本殷諸部皆歸節制。4日蔣謁孫中山請訓,因奉命返粵,5日偕邵元沖啟程,13日抵汕頭晤粵軍參謀長鄧鏗,18日抵漳州總部,晤陳炯明後,檢閱各方戰況報告,計劃進攻同安,猛擊北軍。

12月13日孫中山函許崇智和蔣中正,囑固守觀變,勿萌退意,認為須保守固有地盤,維持固有武力,以為應機觀變之用。

此後國內變化甚大,民國8年6月29日孫中山函陳炯明,促其自福建回師廣東。孫認為粵軍此時在閩不特四面受敵,孤立無援,且給敵人造機會。故欲求今後的生存,必賴有冒險精神和奮鬥決心,應把握時機,自閩回師圖粵。

民國9年2月間,駐粵滇軍有二李(李根源李烈鈞)之爭,廣州軍政府瓦解,非常國會亦分裂,反對桂系的軍政府首領和國會議員均紛紛離粵。6月29日孫中山派朱執信和廖仲愷到漳州,敦促陳炯明返粵驅逐桂系,許以經濟上之援助。粵軍將領許崇智和鄧鏗等亦向陳炯明陳說。陳炯明本無意回粵,但經不起內外要求,乃與福建督軍李厚基密約撤兵,由李厚基供給軍費餉糈,以交換粵軍撤出閩境,閩南粵軍駐地由閩軍接防。陳炯明私心在保全實力,不願消耗實力,所以暗中派遣黃強、金章等向桂系及其附屬派系政客暗中勾結。古應芬和廖仲愷勸陳無效,朱執信認為陳炯明反復無常,一怒而折返上海。

孫中山認為必須請蔣中正來閩,始能促成粵軍回粵重建革命基地。7月16日蔣自上海經鼓浪嶼抵漳州,第二天晤粵軍總司令陳炯明暢談大局。這時粵軍在陳炯明陰謀下,積極擴充私人軍隊,增編至十余旅,其中葉舉、陳演雄、陳炯光、尹驥、翁式亮、鐘景業、楊坤如等皆跋扈自私,與主張革命的許崇智軍積不相容,蔣甚感憂慮,認為自己留在漳州無助於大局,因此折返上海,向孫中山報告一切。

7月中旬,北方直皖戰爭爆發,才五天,號稱無敵的段祺瑞邊防軍全部潰滅。南方的桂系本與北方的直系暗中勾結,因此,擬借這機會打算混水摸魚、計劃派兵入閩,這是一石二鳥的如意算盤,表面上是伐閩,出軍時就順道先滅粵軍,同時以福建地盤為鉺以誘海軍,於是海軍林葆懌徑電陳炯明,宣稱不管粵軍同不同意,海軍都要策應桂軍來攻福建。這一來,陳炯明才感到事態嚴重,認為自己的存在是與桂系勢不兩立。

桂系計劃攻閩,迫使陳炯明決心回粵,同時和閩軍連結一氣,全力合作。

8月12日,陳炯明在漳州公園誓師,分左右中三路回粵。

以第二軍全部任右翼,由永定、上杭、武平進攻大埔、松口、蕉嶺、平遠;由許崇智指揮,負責肅清韓江上遊,占領梅易、興寧為目的。

以第一軍之一部任中路,由小溪、平和進攻鐃平、平原,而出高陂,由葉舉指揮。

以第一軍之一部任左翼,由鄧鏗指揮,與中路軍會合,共同肅清韓江下遊,以完全占領豐順、潮安、汕頭為目的,而以破惠州為最後目標。

同時,鄒魯、姚雨平等以義勇軍名義在潮汕應援,運動劉志陸的親信軍隊鐃光、羅兼柔為內應。

粵軍遠戍福建已經兩年,平素被桂系的欺淩壓迫,凡有血氣的人,無不痛心疾首,因此回師命令頒下,全軍振奮,都抱破釜沉舟之志,以光復故鄉驅逐客軍為目的。所以攻勢開始後,極為淩厲,粵督莫榮新弄巧成拙,惹禍上身,急調桂軍精銳莫正聰,盧炎山、江永隆、劉達慶、卓貴廷、林虎、馬濟、沈鴻英及滇軍李根源等軍分頭抵禦,可是擋不住要回家鄉的廣東佬。桂軍駐粵多年,搜括自肥,情形類似張敬堯軍之在湘,因此軍紀廢弛,毫無抵抗能力。8月16日粵軍攻克大埔、潮州、梅縣。

21日陳炯明抵汕頭督師,孫中山特電嘉慰,電雲:“粵軍分路進攻,所向大捷,連得名城險要,使敵聞風而潰。……捷報傳來,欣喜無量,由此綏定百粵,預祝最大之成功。”

8月底,孫中山電促鄧鏗乘桂軍意志未能統一,驚駭震蕩之際,揮軍疾攻惠州。又電請陳炯明接濟贛軍賴世璜部。賴部原屬李烈鈞。

粵軍收復潮梅後,乘勝疾進,右冀進占志隆、龍川、河源。河源之戰,桂軍沈鴻英和林虎的主力慘遭擊潰。中路進占永安,左翼由海陸軍聯合擊破三多祝,進抵平山,距惠州僅四十裏。

自從粵軍攻克河源,平山後,桂軍已沒有抵抗能力。西江、北江革命軍乘勢突起。朱執信奉命偕吳禮和等策動虎門炮台起義,9月6日虎門炮台守兵正式宣布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