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八、直皖兩系正式翻臉(第2/3頁)

段祺瑞及內閣分別呈請要求懲辦曹吳,徐世昌頗有難色,因為這命令與前令大相徑庭,所以不肯簽署。於是段派乃以重兵圍總統府,強迫徐世昌依允;並由邊防軍傳出消息,如8日午夜免曹吳令不下,則琉璃河方面當於9日上午首先開火。徐世昌在威迫情形下,不得已乃將內閣送呈懲辦曹吳之令蓋印發下,這時已是9日午前。

懲辦曹吳令如下:

“前以駐湘直軍,疲師久戍,屢次籲請換防,當經電飭撤回直省,以示體恤。乃該軍行抵豫境,逗留多日,並自行散駐各處,實屬異常荒謬。吳佩孚統轄軍隊,具有責成,似此措置乖方,殊難辭咎,著即開去第三師師長署職,並褫奪陸軍中將原官,暨所得勛位勛章,交陸軍部依法懲辦。其第三師原系中央直轄軍隊,應由部接收,切實整頓。曹錕督率無方,應褫職留任,以觀後效。軍人以服從為天職,中央所以指揮將帥者,即將帥所以控制戎行。近年綱紀不張,各軍事長官,往往遇事輒托便宜,以致軍習日漓,紀律因之頹馳。嗣後各路軍隊,務當恪遵中央命令,切實奉行,不得再有違玩,著陸軍部通令遵照。此令。”

9日,邊防軍第三師開赴廊房,邊防軍第一師與陸軍第九師、第十三師、第十五師開向長辛店、盧溝橋、高碑店一帶。10日段在團河成立定國軍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派徐樹錚為總參謀,段芝貴為第一路司令,曲同豐為第二路司令兼前敵司令,魏宗翰為第三路司令,傅良佐為總參議。

同一天,外交團照會北京政府,如果戰事危及外僑生命財產,中國政府應負完全責任。中國軍隊不得攜帶武器入城,飛機不得在北京上空飛過。這些限制對邊防軍頗不利。可是意大利公使卻將使館內所有軍火秘密售予邊防軍,曾毓雋也從日本三井洋行借到100萬元為邊防軍開拔費。

保定方面自獲悉北京發表懲辦曹吳命令後,軍心憤激,一意主戰,毫無回旋余地。曹錕於9日上午親自到津行誓師禮,派吳佩孚為前敵總司令。吳宣言將親率三軍,直向北京,驅老段,誅小徐,所部定名為討賊軍,設大本營於天津,設司令部於高碑店。

討賊軍前敵總司令吳佩孚出師前發表通電如下:

“各省督軍、省長、省議會、各團體、各報館均鑒:自古中國嚴中外之防,罪莫大於賣國,醜莫重於媚外,窮兇極惡,漢奸為極。段祺瑞再秉國政,認仇作父,始則盜賣國權,大借日款,以殘同胞。繼則假托參戰,廣練日軍,以資敵國,終則導異國之人,用異國之錢,運異國之械,膏吾民之血。絕神黃之裔,實敵國之忠臣,民國之漢奸也。路線者國脈所在,而南起贛閩,北迄蒙滿,要鍵無存者矣。軍隊者國本所托,而上自軍官,下至下士,完全易漢幟矣。大逆不赦,中外所聞,斯而可忍,人心盡死。佩孚等束發受書,嘗聞大義,治軍而還以身許國。誓不與張邦昌、石敬塘、劉豫、吳三桂之徒,共戴一天。賊生則我死,我生則賊死。寧飲彈而瞑目,不為外奴以後亡。往者憂衷百結,以段祺瑞為軍閥老輩,因嘗眷念私交,不忍遽伸大義。但冀稍有悔悛,亦復不為己甚。故請懲從犯安福妖孽徐樹錚等,以私曲獲,此佩孚之私意,諒亦國人所矜察也。乃其日暮途窮,匪惟不悔,尤復倒行逆施,甘心舉民國以送異族,躬為操莽,既一逐黃陂,再驅河間,今復威迫元首,失其自由,偽造亂命。暴戾陰狠,為振古所未聞;篡上賣國,尤中外所罕睹。夫共和主權在民,總統為民之公仆,元首袒賊以賣國,吾人盡忠報國亦當權衡輕重,況在失其自由被脅之亂命,佩孚等個人縱本末顛倒,不難伏首以就戮。為國家計,亦安能荒軍人之天職,貽百載之笑罵。事變至此,惟有忍涕揮戈,以與賣國賊盜相周旋,但令悃悃血誠,為我四萬萬父老昆季所洞鑒。佩孚等雖死之日,猶生之年,刀鋸斧鉞,非所敢恤。世或不察,目為皖直之爭,愚懷耿耿,竊所未平。南北本屬一家,直皖豈容二致。今日之戰,為討賊救國而戰,為中國民族而戰,其幸不辱命,則佩孚等解甲歸田,勉告無罪於同胞。其戰而死,為國人爭人格,死亦有榮無憾。諸公或握軍符,或主清議,奮發討賊,當有同情。若其眜中外之防,忘國家之義,坐令國土陷於異族,子孫淪為奴隸,千秋萬世,自有公論,非佩孚等所敢聞矣。涕泣陳辭,伏惟公鑒。討賊軍前敵總司令吳佩孚率直軍全體同叩。”

直軍全體將士致邊防軍西北軍陸軍第九師第十三師第十五師忠告書雲:

“敝軍前次致邊防軍西北軍書,諒邀鑒及。謹再為親切懇摯之忠言,敬告於前線全體將士曰:同室操戈,為軍人之大恥。我輩同屬國軍,情猶兄弟,斷無鬩墻私鬥之理。貴師旅處段徐指揮之下,強迫開赴前線,與敝軍為敵,必非出於本心。何則?敝軍既非背叛中央,又非反抗元首,更非有爭權奪利野心。貴師旅何至與敝軍為仇,敝軍所以討段祺瑞徐樹錚,討安福系者,原為救國救民,想貴師旅亦深表同情。試想南北戰爭,何人作俑?賣國媚外,何人作倀?國危民病,何人作祟?追原禍始,段為戎首,徐為禍水,而安福則助虐者也。詎以堂堂國軍。桓桓武士,而甘為賣國賊作鷹犬耶?彼軍閥利用愚民政策,動輒曰擁護中央,服從命令,試問段命徐樹錚包圍公府,軟禁元首,為擁護中央耶?抑危迫中央耶?貴師旅此次出師,攻擊直軍,為元首命令耶?抑為段徐命令耶?徐樹錚奪取印信,大總統已失自由,國軍處此,應助元首除段徐耶?抑助段徐逼元首耶?稍有常識者類能辨之。元首幽囚之日,正軍人救國之秋,軍人坐視不救,已有負天職,若此軍起而救之,彼軍則進而擊之,有是理耶?自問良知,當能自解。敝軍聲討安福,為救國也,貴師旅進攻敝軍,亦為救國耶?自貴師旅束裝出發,敝軍已準備完全,所以相持七日,列陣以待,未即猛烈攻擊者,正不忍同室操戈,輕啟炮火,演煮豆燃萁之慘劇。夙仰貴師旅袍澤兄弟,深明順逆,洞曉大義,若能去逆效順,幡然來歸,敝軍敬當全體歡迎,簞食壺漿以犒從者。如有富於國家思想,奪勇為民除害,殲除安福渠魁者,敝軍尤當盡禮致敬,雖為執鞭,亦所欣慕。燕趙古稱多慷慨悲歌之士,見義勇為,當不乏人。軍人報國自屬天職,為救國危亡計,為拯民水火計,為國軍名譽計,為諸君前途計,均當審擇利害,棄暗投明。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熱不息惡木之陰,知命不立巖墻之下。人非至愚,終能覺悟,孰甘為一家一黨供私鬥哉。敝軍所與誓與不兩立者,不過少數安福系賣國黨魁耳。對於貴師旅袍澤兄弟,無絲毫惡感。近日貴師旅仗義來歸者,日見其多,敝軍鹹與優禮相待,親愛有加。出谷遷喬,則薰蕕自判,助紂附逆,則玉石俱焚。孰得孰失?何去何從?根據天良,當可自決。掬誠忠告,可質天日,敬布腹心,惟希朗照。直軍全體將士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