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徐樹錚殺陸建章(第2/3頁)

陸建章被殺,使兩個人同時給人可怕的印象,第一個當然是徐樹錚。他這年才39歲,且和陸建章的兒子陸承武是士官的同學,而陸承武的太太和徐樹錚的太太也是同學,兩家有密切的關系,徐樹錚竟出此毒手,令人心寒。另一個是馮玉祥,他在他舅父陸建章被殺後,被任命為湘西鎮守使和復職的旅長,又被授以勛四位,因此他絕口不提陸案,裝得就像沒有這件事一樣。

這一個時期,馮國璋已無力和段祺瑞明爭或暗鬥。但段祺瑞的日子也不好過,一方面是全國性的反日,反對向日本借款;一方面是皖系軍閥的各存私心。段深深感到舊的北洋派已經四分五裂,不能成為一個局面,因此決定加速建立自己的直接武力,命徐樹錚在小站先成立參戰軍三個混成旅,希望借此達到重編新軍的目的。

7月28日張作霖到了天津。30日張懷芝也到了天津。31日督軍團又在天津舉行會議。這次天津會議有一個特色,是張作霖親自參加了督軍團會議,其他參加的是:曹錕、張懷芝、徐樹錚、倪嗣沖、田中玉、龍濟光等。長江三督仍未派代表出席。倪嗣沖是接到徐樹錚密電於當天趕到的。

這次天津會議仍是討論總統問題和南征問題。張作霖贊成推舉徐世昌為下屆總統,並且建議推段祺瑞為副總統。張作霖這時已不願甘居人下,自己也有問鼎副總統的野心。倪嗣沖怕會議造成僵局,所以建議副總統人選暫時不作決定,留待給對南作戰有殊功的人。這個建議是徐樹錚借倪嗣沖口提出來的,因為徐樹錚原已答應過曹錕,自不便食言,可是如今張作霖親身入關,又想把這位子籠絡張作霖,借以鼓勵張作霖把奉軍全部調赴南方作戰,另一方面卻又以副總統為餌,引誘曹錕和他的直軍繼續對南作戰。以挽回南方的僵局。

曹錕本以為自己是唯一的副總統候選人,而且當時徐樹錚的表示是只要他不反對對南作戰就夠了,並不需要他積極南征,怎知湖南前線發生了變化,自己的大將吳佩孚卻拒絕作戰,且和南軍成立了停戰協定,而這次的天津會議卻把副總統留給征南有功者,張作霖在旁虎視耽耽。天津會議一致決議勸告曹錕南下立功。曹錕一方面舍不得放棄副總統位子,另一方面又接到吳佩孚密電,阻止他南下,使他真是進退兩難。

這個布販出身的老實人也有他一手,他在進退兩難中想出了應付的辦法,他一方面答應南下,一方面又提出三個條件:(一)中央預籌軍費;(二)規定四省經略使職權;(三)軍火暫由奉天借撥,並須取得德州、上海、漢陽三個兵工廠的管理權。曹錕料到北京政府對這三個條件難於接受,這樣他便可借詞推延南下的日期。他深深覺得自己是被騙了,因為他如果真的南下,則張作霖一定乘機深入北京政權,張作霖是他最大的威脅,有取副總統的野心,同時也是除他以外唯一的人選。

段祺瑞派花車接曹錕赴京詳談,曹竟予以拒絕。

在這次天津會議中討論對南作戰時,誰在先誰在後也各有歧見,張作霖既然以“打手”姿態出現,各省軍閥就主張以奉軍為前方主力,以代替在前線按兵不動的直軍。但是張作霖當然不肯這麽做,他建議把奉軍當做各路戰線的總預部隊,隨時應援前方,這當然遭到其他軍閥的反對,這等於消耗了別系的力量,再由奉軍前往接收,大家都不是傻子,誰肯這樣幹?因此這個問題大家便牽延不決,你推我賴。

天津會議中,大家一致要求北洋派大團結,首先要求沒有參加會議的各省代表列席。這是指直系的長江三省,他們沒有參加天津會議,也沒有派代表列席。於是天津會議以全體成員名義去電征求他們對“南征問題”有何意見?請他們迅速答復,他們回答說:毫無意見,只願意保境安民。

於是,這次的天津會議雖有張作霖親自參加,卻仍無結果。各省軍閥在此期間,唯一一致的是向北京政府索取軍餉,他們開出來的數目是1500萬元。

沒有錢當然不能打仗,於是段內閣便忙於在“錢”上面動腦筋。財政總長曹汝霖建議發行金幣券2.4億萬元,向朝鮮銀行借款8000萬元作為三分之一的準備金,金幣券代表的貨幣是二分之一美金,成立幣制局為發行金幣券的監督機關,另設貿易公司經營發行及國際匯兌業務。段采納了這個建議,擬就發行金幣券條例,請馮公布施行。而馮又一次拒絕蓋印。

但馮終在8月9日召集各部總長和中交兩行負責人在公府舉行會議,討論發行金幣券問題。曹汝霖在會議上報告,他說發行金幣券是改革幣制,是采行金本位的準備步驟。8月10日馮以總統名義公布制定金幣券條例,及幣制局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