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孫、黃、袁、黎四巨頭協定(第2/5頁)

袁早就想促成一次民國四巨頭會議,就是邀請孫中山、黃興、黎元洪一同到北京來。這個四巨頭會議的積極意義是宣告中外,民國已經統一了;消極意義是袁個人總統地位已經確定,便需要加強四巨頭的聯系,以化除相互的成見。可是袁這個目的只達到了一半,由於張振武案發生,黎元洪不敢到北京來,怕參議院和輿論轟他;怕袁或同盟會方面對他采取不利的手段,所以黎是絕對不會來了。黃興也由於張振武案而裹足不前。但孫中山的北上晤袁,則是民國成立後的一件大事。

孫中山畢生以誠信感人,從不關心個人的安危,只想用自己的精誠和善意去感化老袁。他輕入虎穴,不計危險,想說服袁世凱能和同盟會真誠合作,擺脫北方的舊勢力,同意遷都南京。

袁世凱對於孫中山敢於單刀赴會的精神,不由得暗中驚佩,他極力裝出非常熱誠的歡迎姿態,派總統專用的金漆朱輪雙馬車,飾以黃緞,到前門外迎接孫中山,並命北京的軍警,以總統之禮歡迎。北京全城市民則是自動地熱烈歡迎這位革命偉人,全城懸旗致敬!

孫中山抵京後下榻迎賓館。孫、袁兩位還是第一次晤面,袁見到這位手創民國的革命偉人,滿臉堆著笑容,握手握得特別親熱。從此三日一大宴,兩日一密談,前後竟談了13次。

君子可欺以其方,袁使用了另一套手法對付孫中山。孫中山以誠信待人,竟相信袁。這裏可以從孫中山給黃興的一通電報看出:

“到京後與項城接談二次,關於實業各節,彼亦向有計劃,大致不甚相遠。至於國防、外交所見亦略相同。以弟所見,項城實陷於可悲之境遇,絕無可疑之余地。振武實迫於黎之急電,非將順其意,無以副黎之望。弟到此以來,大消各方意見,兄當速來,則南方風潮亦可止息,統一當有圓滿之結果。”

孫中山赴北京的目的,是想以德化袁,以誠信使袁歸附,所以他的北行任務有三:一是擬吸收袁世凱加入國民黨,且願意把黨魁的地位讓給袁,使袁能為黨所用;二是擬以政黨責任內閣限制袁濫用總統權力,以便與袁真誠合作;三是擬說服袁仍然遷都南京,以避免北方腐朽勢力的包圍。為了表示和袁真誠合作,他和黃興相約,共同放棄競選民國的正式總統,以讓袁在毫無對手的情況下當選正式總統。他還進一步發表了十年不換總統,以安定國家政治的主張。

9月6日,孫中山抽空到張家口去眺望長城景色。對北中國的風物,這位民國偉人是生疏的,他畢生奔走革命,推翻清廷,創建民國,功成不居,退位讓袁,如今以國民一分子,仆仆風塵,不忘國家統一和建設,這種坦蕩的胸懷,實在是令人崇敬萬分的!可是,他在北方的努力都白費了,由於袁世凱已是一個入了魔道的霸王,他對於這位革命偉人對他的感化,完全沒有接受。民國初年政治陷於動亂,以及袁後來稱帝失敗,可以說與這次孫、袁晤面,袁不能接受孫的教誨有很大關系。

孫中山在北京前後住了一個月,和袁的談話共13次,每次談話自下午4時起到夜晚10時至12時,更有三四次是談到午夜二時以後。這些會晤,除了孫、袁兩人而外,有時則有梁士詒參加。由於會談沒有公布,因此內容是諱莫如深的。據說有一晚孫中山對袁說:“國家建設首在交通,兄弟打算在十年內造築鐵路廿萬裏,望君能練成百萬精兵。則中國可達到富強境地了。”袁微笑說:“辦鐵路我知先生是有把握的,若練成精兵百萬,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另一晚上孫、袁談到一點鐘,梁士詒送孫中山返行館,孫留梁敘談,曾說:“我與項城的談話,所見略同,我的政見,他都能領會,但有一事我至今尚不明白,我認為中國以農立國,倘不能於農民自身求徹底解決,則革新根本談不到,欲解農民自身問題,非耕者有其田不可。我與項城談到耕者有其田的政見,以為項城必會反對,怎知他不但不反對,且肯定認為事所當然,我實在不解是何故?”梁答說:“先生環遊各國,目睹大地主之剝削,又生長南方,親見佃田者之痛苦,故主張耕者有其田。項城生長北方,足跡未嘗越大江南,而北方多屬自耕農,佃農少之又少;故項城以為耕者有其田系當然之事。”

孫中山究竟把他的三個北行目的對袁說了沒有,不得而知,但他曾和袁說到收回硬幣而代以紙幣的政策。他每提出一個問題,袁都擊節贊賞,從沒有不同意。有一天兩人談到興高彩烈時,袁興奮地站了起來,舉手高呼:“孫中山先生萬歲!”孫中山也回報一聲:“大總統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