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五、第一任民國政府(第4/4頁)

陸軍總長段祺瑞致詞時說:政府統一後,應籌軍民分治之計劃,一為精簡軍隊以恢復地方秩序,由於武昌起義後各省自行召募,軍隊林立,較原有增多幾達一倍,必需解散;二為擬制定軍官為終身職;三為培植陸軍人才,調查軍官資格,分別其條件以派往東洋或西洋;四為制定征兵制度;五為設立兵工制造廠;六為設立被服廠;七為改良馬政。

農林總長宋教仁致詞說:農林政策應循漸進政策,十年樹木正是這個意思。農業純為生產事業,當以增加生產力為要著,增加土地之生產力有三途:一為墾荒地;二為修林政;三為興水利。此外則設立農業金融、教育機關,以助長生產力。

司法總長王寵惠致詞時說:整頓司法有五項步驟,一為實行司法獨立,免除行政幹涉;二為培養司法人才,遍處設置裁判傳習所,以訓練獨立的司法官;三為勵行辯護制度,既可牽制法官,且可代人民訴訟;四為采取陪審制度以昭公平;五為改良監獄。

教育總長蔡元培致詞,他首先提出教育方針,分普通教育在於養成國民健全人格,和專門教育在於培養專門人才;二為教育設施亦為普通教育與專門教育;三為劃定中央教育行政權限;四為教育經費之規定;五為分析京師教育現狀;六為對海外留學生的計劃。

交通總長施肇基致詞時說:交通情況因兵事影響,組織多未完全,損失極為重大。當茲民國初建,所有路、電、郵、航四政,急應通盤籌劃,現擬分為三個步驟,一是恢復秩序,二是改革弊政,三是統一進行。

代理工商總長王正廷致詞,他說工商是全國的命脈,振興工商辦法:一驅除工商的障礙;二保護現有的工商。

民國成立後的政府主要的問題在於財政,所以財政總長熊希齡在參議院的致詞是一篇重要資料。他分析當時的財政情況,同時說明如何整頓財政的辦法。

他說:清朝末年的財政已瀕臨破產,民國成立,因各省宣告獨立,致財政更形分裂。當前財政的特色,是只有支出全無收入,而支出的費用則全賴舉借外債,實在是非常危險的情況。關於財政虧竭情形,可分為兩端:

(甲)民國紀元以前的財政:(一)歲入不敷5400余萬兩;(二)追加籌備經費銀2400萬兩;(三)新外債息款銀1000余萬兩。以上三項合共不敷8800萬兩。

(乙)民國紀元以後的財政:(一)臨時籌辦經費約銀11000余萬兩(內分外債2080萬兩,南北補發軍餉1920萬兩,恩恤6000萬兩,建設1000萬兩)。(二)常年不敷經費,約銀17052萬兩(內分歲入減收5000萬兩,軍費增加3000萬兩,內債息款252萬兩,舊額不敷8800萬兩)。以上兩項合共不敷28052萬兩。

由於整個情況如此,使得在財政上度支奇絀,在經濟上則金融窘迫,因此財政部只好審度時勢緩急輕重,以決定辦法的先後,共訂八策:一為減軍費。由於民國成立前各省獨立,支出均以軍費為大宗,所以應解中央款項均為截留,故首務在節減軍費;二為成立國家銀行,以期金融復活,工商振興;三為開鑄通用銀元,廢去生銀習慣;四為改良稅則以均國民負擔,尤應先改田賦及印花所得稅,但需假以時日,契稅及酒稅則可速辦;五為籌劃鹽煙專賣;六為劃分國家稅和地方稅;七為制訂會計法規,以期出納之確當;八為整理公債以保鹽民之信用。

從熊希齡在參議院的報告,可以看出民國成立初期財政的困難和嚴重情形。世界上沒有這麽奇怪的政府,要全靠舉外債來應付支出的。

5月3日袁世凱批準教育總長蔡元培的建議,將京師大學堂改稱北京大學校,大學堂總監改為大學校長,任命嚴復為首任北京大學校長。京師大學堂的前身是官書局,官書局的前身是京師強學會。

5月6日總統府秘書長梁士詒把已瀕停業的交通銀行增資復業。交行本為梁所創辦,後來被盛宣懷所排擠而脫離,現在梁是袁的大紅人,所以收回交行,自任總理。5月27日改組大清銀行(光緒三十三年成立,官商股各一半)為中國銀行,並定為民國政府的中央銀行,任命吳鼎昌為中國銀行監督。

5月7日袁任命魏宸組為國務院秘書長,張國淦為銓敘局長,馮自由為臨時稽勛局長。

5月18日袁令改大理院正卿為大理院院長,任命許世英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