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五、拔大樹(第4/4頁)

十月初八日,即清軍攻克漢陽的第二天,清政府以二等男爵授給馮國璋。

漢陽之敗,對革命軍是一個大打擊。可是幾天後蘇、浙、滬聯軍攻克南京,使革命活動又見蓬勃。獨立各省在上海的代表,認為武昌已在危險中,革命事業必須擴大,乃於十四日集議,決定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選舉黃興為大元帥,黎元洪為副元帥,即以大元帥組織中華民國政府。這一時期的武昌已經轉危為安,倒不是因為武昌有力量固守,而是袁世凱並不想徹底打垮革命勢力,幕後原因是獨立各省的代表曾於十月十三日開會,通過雷奮、馬君武、王正廷所起草的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二十一條,且有一個秘密決議,就是倘若袁世凱反正,則公舉袁世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亦聽到這個消息,所以在北洋軍可以一鼓作氣渡江攻下武昌時,突然煞車,並派代表至武昌談和。

武昌和上海兩大革命中心在一開始便發生意見,黃興對於上海方面同志推他為大元帥非常謙讓,一再懇辭。隨後的折衷意見是於十月二十七日重新改選,推黎元洪為大元帥,黃興為副元帥,黎因駐節武昌,不能前往南京,故由黃興以副元帥身份代行大元帥職務。

黎、黃之間不一定有芥蒂,但武昌方面的革命集團與上海方面的革命集團,彼此是有意見的,這是早期革命時的不幸事件,也是袁世凱得以利用的大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