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辛醜和約(第3/4頁)

三、山東巡撫著漕運總督張人駿調補。

十月初二日兩宮駐蹕開封,河南全省文武均在城外迎駕,行宮陳設壯麗,儼然有內廷氣象。奕劻由京師趕到,立即獲得召見,詢問京中情況至為詳盡。第二天再召奕劻,奕劻把李鴻章的最後奉疏奉呈,兩宮都為之流涕。

李鴻章的遺疏全文於後:

奏為臣病垂危,自知不起,口占遺疏,仰求聖鑒事。竊臣體氣素健,向能耐勞,服官四十余年,未嘗因病請假。前在馬關受傷,流血過久,遂成眩暈。去夏冒暑北上,復患泄瀉,元氣大傷。入都後又以事機不順,朝夕焦思,往往徹夜不眠,胃納日減,觸發舊疾時作時止。叠蒙聖慈垂詢,特賞假期,慰諭周詳,感激涕零。和約幸得竣事,俄約仍無定期,上貽宵旰之憂,是臣未終心事。每一念及,憂灼五中。本月十九夜,,忽喀血碗余,數日之間,遂至沉篤,群醫束手,知難久延。謹口占遺疏,煩臣子經述恭校寫成,固封以俟。伏念臣受知最早,蒙恩最深,每念時局艱危,不敢自稱衰病。惟冀稍延余息,重睹中興。賫志以終,歿身難瞑。現值京師初復,鑾輅未歸,和議新成,東事尚棘,根本至計,處處可虞。竊念多難興邦,殷憂啟聖。伏讀叠次諭旨,舉行新政,力圖自強。慶親王等皆臣久經共事之人,此次復同更患難,定能一心效力,翼贊訐謨。臣在九泉,庶無遺憾。至臣子孫,皆受國厚恩,唯有勖其守身讀書,勉圖報效。屬纊在即,瞻望無時,長辭聖明,無任依戀之至。謹叩謝天恩,乞皇太後、皇上聖鑒。謹奏。

同日發布一道上諭:“奉懿旨,略謂上年京師之變,該大學士忠誠堅忍,力任其難,宗社復安,朝廷攸賴。近日因病,然經降旨慰問,該大學士力疾從公,忠靖之忱,老而彌篤。乃驟患咯血,遽爾不起,艱危之交,失此柱石重臣,曷勝愴慟!前已加恩雲雲。著再賞銀五千兩治喪,立功省分建立專祠;政功戰績,宣付史館。伊子李經述,著賞給四品京堂,承襲一等侯爵;李經邁著以四品京堂用;李經方服闋後以道員遇缺簡放。伊孫李國傑,著以郎中即補;李國燕、李國煦著以員外郎分部行走;李國能、李國燾著賞給舉人,一體會試雲雲。”

初四、初五、初六均在開封逐日召見奕劻,並於初五日頒上諭:“奉懿旨,奕劻著加恩在紫禁城內乘坐二人肩輿。”初六日命奕劻啟程返京繼續辦理議和以及準備兩宮回京事宜。

李鴻章的去世,使袁世凱成為北洋正統的領導人,成為當時最重要的人物,雖然光緒對袁的擢升很不開心,可是這是慈禧的主意,光緒如何可以反對呢。

袁世凱出任北洋大臣和直隸總督,雖由慈禧決定,有人卻說是李鴻章遺奏保薦,又有人說是軍機大臣榮祿向太後力薦。不管是誰的保薦,問題在於慈禧對袁有好感,信任他的忠實,欣賞他的才幹,使袁以一個普通的道員,在五六年時間便爬到督撫地位,更特別的是直隸總督簡直等於督撫團領袖,擔負拱衛中樞的重大責任。

相傳李鴻章臨死前有遺折奏保袁為繼任人,但在《文忠集》內卻無此奏稿。同時袁的任命是在兩宮回鑾途中得李去世電的第二天即降旨,所以李縱使有遺折薦袁自代,可是袁的大命卻是直接出於慈禧的聖眷。

袁因有李的遺疏薦賢的傳說,愈發見重於世,據說代李擬稿的是於式枚(號晦若)。薦袁是用“附片”,附片也是清朝一種官書,遇有機密,謄之附片上達,可以留中不發。附片中有句:“環顧宇內人才,無出袁世凱右者。”袁後來有致於式枚一函,答謝於代李草疏薦己,函雲:

“……節相騎箕,天下共慟!弟識陋望淺,何敢作此替人?乃承示以疏稿,竟過許:‘環顧宇內人才,無出世凱右者!’此雖出節相之口授,實亦由足下之成,弟當詔示子孫,永銘大德。茲隨函奉上古董八件(另附一單於函末),戔戔聊表謝忱。……”

這一年袁世凱43歲,與當時的有名望的大臣和督撫比,實在太年輕了;因為他的三位前任,榮祿已快70歲,李鴻章79歲,王文韶68歲,袁世凱的年齡足夠做這三位前任總督的兒子。

袁奉命署理直隸總督後,由於喪服在身,所以堅辭朝命,慈禧不許,於是他先把左右的人事作了一番部署,副將張勛、守備孟恩遠、都司曹錕、吳鳳嶺等都蒙奏薦嘉獎,又特疏保薦唐紹儀。唐自朝鮮起便一直追隨老袁,袁在山東巡撫任內曾創設商務總局,唐紹儀便??道員總攬局務,擬定各項規則,辦理頗有成效,可算是袁的左右手。

光緒廿七年(1901年)十月初十日,袁世凱一切安排都已就緒,乃把山東巡撫篆務交給護理巡撫布政使胡廷幹,然後於十一日自山東起程北上,唐紹儀隨行。十月十六日抵河北高陽,直隸護理總督周馥派人捧直隸總督大印來迎。十七日袁接收印綬,即日履任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