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義和團之變(第3/6頁)

五月廿一日,慈禧再召開禦前會議,王公大臣、大學士、六部、九卿都參加。太後說:“皇帝不主戰,反對用兵,我現在心很亂,今是廷議,大家可以盡量發言。”光緒說:“戰非不可言,不過中國積弱已久,兵不能戰,光是用亂民怎麽能打仗?”侍讀學士劉永亨說:“亂民應早除,否則會闖大禍。”載漪搶著說:“義民起自田間,萬死不顧以赴國家之難,倘先除義民,人心豈能維系?”光緒說:“亂民都是烏合之眾,人心也是空的,主戰是危險的。”這時慈禧突然宣讀一個文件,她說:“剛才得到洋人照會,內有四點:一、指明一地令中國皇帝居住;二、代收各省錢糧;三、代掌天下兵權……等等。洋人既然無義,國亡已在目前,倘竟拱手奉讓,我有何面目見列聖列祖。接受洋人條件,也是亡國,與其不戰而亡,寧肯玉碎了。”慈禧說這話時聲色俱厲,王公大臣伏地頓首,有的淒然泣下,都眾口同聲說:“臣等願效死力”。各大臣對於太後只宣讀了洋人照會三條,下朝後紛紛打聽第四條的內容,原來第四條是勒令皇太後歸政,所以她老人家說不出口。其實這個洋人照會並不是真的,究竟是守舊派捏造的,還是慈禧自造,誰也不知道,可以證實的,則是決非來自外國使領館。這一次的禦前會議,由於慈禧宣讀了這個文件,使得主和的人不能再持和議,於是慈禧以高昂的語調說:“今天之事,諸大臣都已聽到,我為了江山社稷,不得已要宣戰,可是戰爭的事很難逆料,萬一江山社稷不保,諸公今日皆在此,當能體念我心,將來不要歸咎於我一個人,不要說是皇太後斷送了大清三百年天下。”慈禧在朝堂上對臣下如此客氣,一則曰大臣,再則曰諸公,使得跪在下面的王公大臣鹹為震動,反對主戰一派的大臣們也不敢再反對了,只好眾口同聲說:“臣等同心報國。”於是,慈禧乃命令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尚書徐用儀、戶部尚書立山、大學士聯元到東交民巷向各國使館宣諭,問洋人是不是要打戰,如要打戰可即下旗歸國。立山以自己不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請辭。光緒說:“去年各國使臣參觀頤和園不是你接待的嗎?今日危險你就不敢前往了嗎?”慈禧也勃然震怒說:“你敢也要去,不敢也要去。”於是徐用儀、立山、聯元三大臣先行退出。慈禧怕洋人真的對徐等三臣有行動,乃命武衛軍統帥榮祿積極布置,並派軍暗中保護他們。

五月廿二日午後,慈禧再召禦前會議籌商和戰,載漪主張攻使館,慈禧同意。聯元頓首反對,認為兩國相爭不斬來使,倘使館被毀,萬一洋兵入京,不堪設想。載瀾請太後殺聯元,莊親王載勛力救得免。大學士王文韶力陳不可開戰,認為無法可善其後。太後以手擊桌怒責王說:“你能令洋兵不入城我就聽你的,不然就殺你。”王不敢辯。光緒持許景澄手大哭說:“朕一人死不足惜,如天下生靈何?”這次會議不得要領而散。

廿三日午,慈禧再於儀鸞殿召見臣僚,決定要和各國宣戰,命許景澄等通知各國使臣,即24小時內出京,清朝當派兵護送出境。光緒很激動,拉了許景澄的手說:“再商量一下。”慈禧厲聲說:“皇上放手,不要誤事。”聯元跪在地上大聲說:“宣戰只該對一個國家,如為了夷教,法蘭西是傳教國,只能對法宣戰,怎可和十余國宣戰?”慈禧置之不理,並命載瀾等加意捍衛宮墻,以備不虞。

廿四日天明前,召集王公、大臣、六部、九卿集合於瀛秀門,慈禧升儀鸞殿,召見軍機大臣禮親王世鐸、榮祿、剛毅三相和啟秀、趙舒翹二尚書,詢問宣戰事宜。榮祿泣請勿攻使館,慈禧頗不高興。其他大臣仍主戰甚力,於是李蓮英跪請太後先回暖閣用茶膳。膳後,駕臨勤政殿召見全體王公大臣六部九卿,光緒先到,在殿外跪迎。慈禧乘四人轎,由李蓮英扶掖升寶座,光緒這天面色蒼白,坐在慈禧寶座之右。

慈禧以激烈的語氣宣布宣戰的原因,她說:“本來我是要嚴辦義和團殺洋人的,怎知洋人竟迫我歸政,這是朝廷大事,洋人怎可幹預,皇上身體素來很弱,我垂簾聽政是不得已事。今日無法寬容洋人,因為寬容就無以對祖宗。我臥薪嘗膽已四十年有余,現決定和洋人決裂,榮祿以老成謀國,中外都尊為大臣,此次力主保護使館,實在荒謬。至於你們漢大臣應該明白,我朝二百多年對你們深恩厚澤,你們應該效死報答,不負我望。”慈禧說完就問光緒有何意見?光緒滿臉悲戚,默然良久,欲言又止,最後只請太後聽從榮祿所請,勿攻使館。接著趙舒翹請殺內地教士。立山、許景澄、袁昶仍泣請勿和各國宣戰,勿倚賴義和團,並陳述洋人決不會要求太後歸政。載漪又大罵立山等是漢奸,慈禧揮手令大臣們退出。廿五日正式頒布宣戰書,宣戰書是軍機章京連文沖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