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早年的袁世凱(第2/2頁)

陳壽撰《三國志》,描繪曹操幼年生活和嗜好,細膩而生動,後來羅貫中借此發揮,千古而下,把曹孟德塑造成歷史上最特出的奸雄。那段故事是說曹操童年時曾向一位有知人之術、會品評人物的許劭請教自己的未來,許劭說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聞之大喜而去。由此可見曹操童年時即以奸雄自許。袁世凱也是一樣,他19歲時曾在陳州府城隍廟前找一位很出名的相命先生看相,這位江湖術士大約70多歲,招牌叫“瞿然驚神算”。這位先生對袁端詳很久,用極端嚴肅的口吻說:“公子天庭廣闊,來自富貴之家,少年英發,出人頭地,中年位躋公卿,50歲微有挫折,但正是以退為進,禍為福倚,此後有七年大運貴不可言。”袁辭出後,瞿然驚望著他的背影說:“此子不同凡人,如宿命論定,乃亂世之梟雄。”那時陳州有一位翰林學士段晴川,知人論世。有獨見之明,凡經他品題之人,莫不聲譽噪起。袁也曾往謁,段學士認為袁的功業將淩駕其叔祖袁甲三之上,但才氣有余而制藝不足。

袁在家鄉時間不多,因此一直沒有好好讀書,他的愛好是飲酒和馳馬,每飲酒必豪飲數鬥,騎馬則馳騁郊原。當時陳州府的太守吳重熹,也是袁的父執,常常勸戒袁,但袁並不接受。

袁世凱早年受堂叔袁保恒督教最嚴,袁也最畏敬袁保恒,所以在他隨袁保恒在北京讀書那三年,最為馴順,書也讀得很多。袁保恒認為袁思慮太多,防患太深,遇大事必須當機立斷。這些提示,對袁世凱後來任事決斷有很大影響。因為,在袁來說,他的親生父親和他接近太少,嗣父則過於溺愛他,對他有深厚教誨的,則是在他親父和嗣父都已去世後,認真管他的堂叔袁保恒。

袁保恒病歿於河南開封任內,第二年清廷把袁保恒的捐款移獎袁世凱。清朝盛行捐官,袁世凱因不善制藝,鄉試落第,得到叔父的余蔭,為中書科中書。他並不把這個捐官放在眼裏,不過他自己是個落第書生,叔父已死,沒有人督教他了,這時他把所有的詩文和書籍都用一把火燒掉,自己對自己說:“大丈夫志在四方,豈能郁郁久困在筆硯之間以自誤歲月?”

他的“四方之志”並未落空,光緒六年(1880年)冬天,慶軍統領吳長慶督辦山東海防,王雁臣向吳推薦袁世凱,吳長慶就調他到山東軍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