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荒謬進行曲(第3/4頁)

基督教世界自此徹底分裂為兩個部分,拜占庭帝國陷入了迫在眉睫的危險境地。從此之後,西方的教會力量再也不會對東方提供任何援助,帝國被迫憑借日益匱乏的資源獨自面對四面八方的敵人。

日益衰弱的帝國仍然擁有一支大軍,但這支軍隊已經不再是整個地中海地區無可匹敵的強大力量。自從巴西爾二世逝世後,長年累月對軍事力量的忽視已經大大降低了軍隊的重要性,帝國朝廷上下畏懼軍事力量的崛起,因此盡全力削弱軍隊力量的擴張,甚至走出了極其愚蠢的一步——解散各地保衛邊境的民兵組織。表面看來,帝國或許依然披著輝煌盛大的外衣,但事實上已經從內部開始腐爛空虛,敵人的輕輕一擊便能將這脆弱不堪的空殼徹底粉碎。皇位也遭到權力日益擴張的貴族階級的牢牢掌控,所有登上皇位的人都無法挽回帝國的頹勢,拜占庭再也無力恢復自身的力量。

當帝國依然深陷於與天主教會的爭端帶來的危機之中時,一個新的強大敵人突然崛起,拜占庭的軍事劣勢顯露無疑。土耳其塞爾柱王朝以突如其來的勢頭掌控了整個伊斯蘭世界。塞爾柱人起初只是一個中亞地區的遊牧部落,分布於伊朗及伊拉克,他們於1055年占領巴格達,取代了力量衰弱、瀕臨崩潰的阿拔斯王朝。在越過無人防禦的拜占庭邊境後,塞爾柱人長驅直入,於1057年徹底洗劫了前往亞美尼亞的沿路地區。他們既擁有遊牧民族劫掠的天性和對豐美牧場的渴望,也擁有伊斯蘭聖戰者的勃勃野心,拜占庭帝國曾經遭遇的任何敵人都無法與他們同日而語。塞爾柱人的騎兵突襲部隊快速推進,毫無預警,對方很難預知他們的位置,從而布置防禦力量。拜占庭帝國疆域廣大,很難四面兼顧,過去所遇到的也都是其他國家或軍隊的進攻,從未與邊境地區飄忽不定、四處遷移的遊牧民族發生過正面沖突。從任何方面來講,士氣低落、戰鬥力低下的帝國軍隊都很難做出太有效的抵抗。

皇帝羅曼努斯四世是一位頗具雄心的帝王,但缺乏傑出的軍事天賦,當塞爾柱土耳其人如潮水般跨越邊境,擁入帝國領土時,他打算在幼發拉底河一帶將敵軍擊退。不幸的是,這次小小的勝利喚醒了帝國權貴統治階級曾經的恐懼,他們擔憂一位強大的皇帝將會下令限制他們的特權。次年,土耳其人卷土重來,占領了位於曼奇克特的一處小規模的亞美尼亞要塞,帝國朝廷對這位皇帝的支持開始日益變弱。

羅曼努斯四世對於逐漸白熱化的緊張局勢並未有絲毫察覺,他率領大軍出發,決心要將土耳其人一勞永逸地永遠趕出基督教世界的領土。公元1071年8月26日,兩軍正式交戰,拜占庭歷史上最為生死攸關的一戰拉開了序幕。雖然帝國軍隊中有大部分不可靠的雇傭軍選擇了臨陣變節,皇帝仍然率領軍隊將土耳其人逼退,但在這重要的時刻,他遭到了詭計多端的貴族階級的背叛,他們選擇了即刻撤退。擊潰敵人的夢想就此破滅了,羅曼努斯四世被俘虜,塞爾柱首領阿爾普·阿爾斯蘭將長靴踏在這位被俘皇帝的後頸,逼迫他親吻腳下的土地。

皇帝所遭受的卑躬屈膝之辱被眾多後世的拜占庭人認為是形勢徹底崩潰的悲劇開端,但如果這件事昭示著最終的衰落,那麽拜占庭自身才是一切不幸的罪魁禍首。這場戰役本身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曼奇克特,土耳其蘇丹曾經試圖與拜占庭一方達成協議,然而一部分包藏禍心的貴族階級拒絕了他的提議,最終成為帝國毀滅的始作俑者。這次戰役之後,帝國的名望和人力都遭到了極大的損害,不過事態還有恢復的余地。正是貴族階級的一系列行動導致拜占庭最終萬劫不復。在從戰場的敗仗中倉皇敗逃之後,貴族階級在帝國上下掀起了大規模的動亂,拉開了內戰的序幕,試圖在這一片混亂中徒勞地攫取對風雨飄搖的帝國的掌控權。無數對帝國皇位抱有覬覦之心的人你方唱罷我登場,帝國的繼承制度發生了嚴重的混亂,通常是某個人剛剛登上皇位,便被另一位抱有統治夢想的將領推翻。

帝國脆弱的外表如今徹底崩潰,隨後邊境地區便以駭人的速度陷落。在意大利,諾曼冒險家羅伯特·吉斯卡爾征服了巴裏,結束了五個世紀以來拜占庭對這片古老土地的統治。在東方,土耳其人大批進入小亞細亞,但帝國將領們並未試圖阻止他們,而是力圖將他們變為雇傭兵為己所用,達到攫取權力的目的。這些不可靠的軍隊以令人咂舌的速度改變了立場,隨之而來的饑荒導致大批軍隊肆意踐踏農田、奪取糧食。十年之內,土耳其人已經掃蕩了小亞細亞地區三萬平方英裏的土地,並且幾乎沒有遇到任何反抗,帝國的大部分勞動力和糧食資源遭到了毀滅性掠奪。除了黑海和地中海沿岸的狹長土地,安納托利亞被永久占領,帝國從此徹底喪失了所有長期統一復興的希望。即使此時能夠誕生一位強大的皇帝,也再沒有任何人力或物力儲備能夠加以利用。帝國已經奄奄一息,更加糟糕的是,仍然有愚蠢之人為了這破碎殘骸爭鬥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