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帝國崩潰(第2/4頁)

在接下來的11年中,這位女皇用鐵腕手段統治著帝國,逐步撤銷那些身居要職的偶像破壞者的職務,然後安插自己的支持者去頂替他們。然而不幸的是,大部分帝國最為優秀的官員和士兵都屬於偶像破壞者之列,他們被撤職無疑導致了帝國軍隊被大幅削弱。面對在她攝政兩年之內穆斯林的大舉入侵,士氣低落、作戰能力低下的拜占庭軍隊很快選擇了叛變,加入到阿拉伯軍隊之中。用巨大恥辱和高昂代價換來的和平嚴重影響了伊琳娜的聲望,一直以來呼籲她退位的聲音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然而軍事形勢的逆轉和公眾支持度的下降對伊琳娜而言算不上什麽大災難。她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恢復聖像崇拜制度上,並繼續平穩地推進自己的宗教改革。不論那些致力於破壞偶像的皇帝如何強大,他們都缺乏對教會的絕對控制力,君士坦丁五世曾經試圖建立一個全基督教範圍之內的理事會,但他的嘗試完全成了徒勞,沒有人被他的計劃所愚弄。伊琳娜將偶像破壞的問題擴大到整個教會範圍內,認為憑借他們統一的聲音能夠將破壞偶像的傳統徹底推翻。使者被派往四面八方,邀請亞歷山大、安條克、耶路撒冷和羅馬的各位牧首前來參加教會內部的第八次,也是最後一次最大規模的基督教集會。

這場集會在尼西亞規模宏大的神聖智慧教堂舉行,462年前舉行第一次會議的情形還歷歷在目,但會議的結果並不令人感到驚訝。破壞偶像的行為遭到了譴責,但崇拜偶像的同時也必須遵循規則,禁止陷入過度崇拜的境地。帝國上下對這樣的消息如蒙大赦,堅信這漫長的噩夢或許即將結束。偶像破壞已經推行了幾十年之久,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狂熱的皇帝所一手促成。當這一傳統遭到譴責,沒有任何聲音出來反對教會的決定。

宗教上的勝利本應為伊琳娜的攝政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之後她便能夠順理成章地將權力移交給自己的兒子。就傳統而言,攝政會在繼承人16歲時正式結束,而君士坦丁六世現在已經20多歲了。然而伊琳娜對權力的狂熱沒有絲毫衰減,並不打算為了她可憐的兒子放棄它。君士坦丁六世性格十分懦弱,易於被人操縱,如果伊琳娜能收斂自己的野心,事情便會容易許多,但顯然伊琳娜的字典裏沒有“節制”這個詞。她並沒有在帝國流通的貨幣上刻上自己兒子的頭像,而是在硬幣的兩面都刻上了自己的頭像。83伊琳娜並不滿足於這表面上的僭越行為,之後她又頒布了一條帝國法令,宣布自己才是帝國唯一的最高女皇,自然她的地位也要超過兒子君士坦丁六世。當有些將軍提出抗議,要求她將權力歸還給皇帝時,伊琳娜非常憤怒地下令處死他們,並將自己毫不知情的兒子痛打一頓,將他囚禁在監牢裏。

女皇對這件事情的處理方式可以說是極其失敗的。任何一位英明的君主在做出可能引起軍隊抗議的決策時,都應該三思而後行,在軍事方面伊琳娜可以說是一敗塗地。由於她長期以來實行的內部清洗,軍隊在她統治期間始終呈現一盤散沙的狀態,自然對她也就不存在多少忠誠之心。最後兩年中拜占庭軍在面對阿拉伯、保加利亞和法蘭克人的軍隊時都遭遇了慘敗,有人逐漸開始懷疑或許堅持偶像破壞主義才是正確的選擇。軍隊內部開始爆發叛亂。不久,憤怒的暴民擠滿了君士坦丁堡的街道,高呼要伊琳娜讓位給她的兒子。君士坦丁六世一夜之間從階下囚搖身一變成了人民的英雄,他從狹小的監牢走出來,被人推舉上皇位,而伊琳娜則被監禁在她某座宮殿的一間內室中。

然而,君士坦丁六世在被監禁之前也未曾積極參與國家政事,他在位期間也沒有多少作為。這位年輕的皇帝缺少的只是一點點野心,凡事都選擇順其自然,因此很快便被證明並沒有成為一位優秀皇帝的能力。當一支阿拉伯軍隊入侵帝國領土時,他立刻便陷入了恐慌,選擇與敵人媾和,對國家而言這無疑是巨大的屈辱,也會付出高昂的代價。面對人民對他懦弱膽小的指責,他只得選擇親自披掛上陣,但第一眼剛剛看到敵人的大軍,他便嚇得膽戰心驚,這種態度自然讓他的聲望一落千丈。這樣的災難使他有意讓自己的母親重新回歸執政,做出了這個愚蠢的決定之後,他又在對保加利亞人的戰爭中一敗塗地。君士坦丁堡的帝國禁衛軍對這一切失望透頂,他們密謀將伊琳娜和她不成器的兒子一起徹底驅逐,但消息卻通過某種渠道泄漏出去。驚恐萬分的皇帝終於展現出了一點皇帝的威嚴,他下令割掉那些僭越者的舌頭。

這樣愚蠢的殘忍行徑使君士坦丁六世在軍隊裏的最後一點人心也徹底化為烏有,伊琳娜最終決定一勞永逸地除掉她倒黴的兒子。君士坦丁因為對保加利亞的大敗而對軍隊上下加以斥責,此時此刻非常容易說服他下令懲罰那些顏面掃地的軍隊,方式就是在其中幾千人的臉上刻上“叛徒”的字樣。正如伊琳娜預料的那樣,這一舉動令皇帝成了全城上下唾罵的對象。如今眾叛親離的君士坦丁六世在他最強大的敵人面前徹底陷入了孤立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