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戰爭之地(第2/3頁)

希拉克略的統治堪稱中東大部分地區的巨大轉折。一千年來,這些土地已經希臘化,由起初信奉異教到之後由皈依基督的羅馬帝國統治。他們對古典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產生了許多古代世界最偉大的帝王、神學家、聖徒和詩人。然而,在阿拉伯人入侵之後,一切都改變了。通用語由希臘語變為阿拉伯語,伊斯蘭教取代了基督教的地位。這些地區逐漸脫離了地中海地區的發展軌跡,相比羅馬和君士坦丁堡,大馬士革和巴格達先後成為最重要的城市。一種延續超過千年的生活方式突然被粗暴地中斷了。中東地區的生活從此完全改頭換面。

在希拉克略之後的5任皇帝中,只有一位在登基時年齡超過16歲,這些皇帝都在互相爭權奪利的政治派系鬥爭中身心俱疲。每一次失敗都會進一步削弱他們的力量,也粉碎了他們反擊的能力。希拉克略此時已經年老力衰,為了尋找更強的統治者對付穆斯林的進攻,公元633年,整個中東地區的歷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他是一個身患疾病的人,同時繼承他位置的皇室年輕繼承人都沒有足夠的能力將權力緊握在手中,對伊斯蘭世界的進攻發起有效的反擊。到了這個世紀的中葉,對抗敵軍威脅的良機徹底喪失,阿拉伯的征服之戰逐漸產生了不可抵抗的勢頭。拜占庭的人民感到絕望不已,只能站在城墻上雙手高舉他們的聖像,乞求神的恩惠,但穆斯林的大軍依然席卷而來,破壞了數個世紀以來的羅馬統治,讓整個帝國深深為之動搖。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更像是一場可怕的神聖審判,精神上的創傷使得整個拜占庭裹足不前。

行動遲滯的帝國軍隊出發去保衛漫長的邊境,但阿拉伯人似乎是無法抵抗的。難以跨越的荒漠一直以來都帶給拜占庭人民安全感,但如今卻成了可怕的弱點。阿拉伯人借助星星的方位來導航,穿越了這片一望無際的土地,同時殺死了他們所騎的駱駝以節省水源,最終跨過了帝國的防線。當拜占庭軍隊發兵對抗他們時,阿拉伯人便四散到荒漠之中,然後在其他地方重新聚集。帝國軍隊僅有一次試圖追上他們的腳步。公元636年,這支軍隊追趕一支穆斯林軍隊來到約旦河的一條支流邊,遭遇了慘痛的大敗。那些在最初的進攻中幸存下來的人希望投降,但很快被當場全數屠殺。整個地中海世界展現出一片可怕的景象:誰敢反抗伊斯蘭的利劍,它就對誰絕不留情。

東羅馬帝國為敵軍迅速而猛烈的進攻感到精疲力竭,表面看來似乎已經放棄了抵抗。在征服耶路撒冷8年之後,阿拉伯人進入埃及,穆斯林大軍剛剛到來,基督教會五大宗主教區之一的亞歷山大便主動投降。邀請入侵者進城的不同派別基督徒很快便發現,新的領導者比起他們曾經摒棄的東正教會顯然更缺乏耐性,當然一切為時已晚。穆斯林衛隊被起義力量驅逐,但很快他們又隨著大軍卷土重來。他們一路高歌猛進,將城墻徹底夷為平地,燒毀圖書館中的一切典籍,將都城遷到了福斯塔特——一座掩蓋在金字塔陰影之下的小村莊,也就是日後的開羅。70似乎只有地中海的海水才能成功阻擋長期居於沙漠的阿拉伯人,但他們很快就學會了海戰。在海上航行和在沙漠裏航行並無多大分別,10年之內,他們就建立了一支海軍,將曾經戰無不勝的拜占庭海軍徹底擊潰。

面臨敵人殘酷無情的進攻,君士坦丁堡的朝廷陷入了恐慌,轉移到了西西裏地區,留下整個東部自生自滅。這種不光彩的行為讓大部分拜占庭人感到不知所措和強烈憤慨,但幸運的是阿拉伯的進攻因為內戰而中止了。71伊斯蘭世界又因為對阿富汗的征服而進一步轉移了注意力,然而此時一位拜占庭皇帝小心謹慎地重新回到了他在君士坦丁堡的住宅,穆斯林的內戰勝利者誓言要滅亡整個羅馬帝國,征服重新開始了。西西裏的一座城市錫拉庫薩,也就是最近的羅馬世界的都城——在668年遭到了洗劫,第二年,一支阿拉伯軍隊在北非徹底擊潰了拜占庭軍隊,整個行省落入敵軍之手。

然而,比起繼續征服荒涼的非洲海岸,阿拉伯人顯然更有志於將拜占庭帝國徹底剿滅,他們進攻的矛頭很快便直指君士坦丁堡。阿拉伯人將他們的都城遷到大馬士革,阿拉伯王國的哈裏發對新羅馬發起了年復一年的沖擊,對防禦措施進行了探查。城墻看似牢不可破,但整座城市很容易從海上受到攻擊,並且守衛港口的只有士氣低落的帝國海軍。阿拉伯艦隊已經無數次展現了它強大的力量,甚至計劃奪取一個君士坦丁堡對面的島嶼,拜占庭對此只能袖手旁觀,公元674年,他們占領了羅德島——有著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島嶼。72同一年,聖保羅的誕生地塔爾蘇斯落入穆斯林手中,這似乎是一個可怕的證明——上帝已經拋棄了拜占庭。